笼统的职工工资涨幅究竟掩盖了什么?
    2007-07-03    徐经胜    来源:新华网

    实际上,笼统的职工工资涨幅,掩盖了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掩盖了一些行业企业职工工资增长过快或过慢的真相。
    记者从中国劳动学会主办的“深化企业薪酬制度改革 促进构建和谐社会”论坛上获悉,中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连续四年实现两长,并分别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最快时期 。(7月2日中新网报道)

     据报道,2002年,中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3161亿元,到2006年达到23439亿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3.5%;2002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2422元,到2006年达到2100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递增12%。从这可以看出,中国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确都以两位数增长。但是,和笔者一样,很多职工对这样的工资涨幅还是有点看不懂。
    最简单的办法,用两位数增长的工资涨幅比照自己的收入,就会发现,很多职工实在是难以达到这样的目标。笔者所处的位置是中部地区的一个省辖市,这里的企业员工目前的工资水平一般都在千元左右,只维持在2002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上,四年来连续两位数的工资涨幅实在难以体现。难以体现这样涨幅的,恐怕决不止笔者所在的中部地区。
    笔者设想,如果把中国职工的工资涨幅进行细分,是不是能让老百姓能够看懂,才能更符合实际呢?因为就目前来看,中国职工的收入分化比较明显,收入高的高得惊人,收入低的低得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近年来,垄断行业、国企高管的畸形高工资现象媒体非常关注,社会反应强烈。2006年7月11日,由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编制的一份统计年报显示,石油石化、通信、煤炭、交通运输、电力等12家企业员工工资达到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3—4倍。另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电力、电信、金融、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而一般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职工工资收入又是怎样呢?上海一项调查表明,50.6%的国企职工在近3年内没有加过工资,最长的6年来分文未涨。北京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统计信息也很能说明问题:“没有达到职工平均工资的人数占60.7%”。而对民工们来说,工资涨幅恐怕就更为可怜。有学者指出,在过去的10多年里,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的月工资仅提高了68元,如果把物价等因素考虑进去,实际是负增长。
    按理说,工资涨幅每年以两位数递增,公众应该高兴才是,但是公众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实际上,笼统的职工工资涨幅,掩盖了行业与行业之间、行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掩盖了一些行业企业职工工资增长过快或过慢的真相。
    有关部门还是不要津津乐道于目前的工资涨幅吧,这样的涨幅民众既难以看懂,也高兴不起来。如果对工资涨幅进行细分,是不是更好呢?因为进行细分之后,民众既能一眼就能看明哪些行业工资涨幅高,哪些行业工资涨幅小,哪些行业甚至是工资负增长。这样,不仅民众能够看懂,政府也能对症下药,对涨幅过高的要想方设法去降,对涨幅过低或者负增长的要想方设法去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