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移动“作秀”单向收费引发对手机资费三大质疑
    2007-05-28    本报记者:刘浦泉 邹兰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们真的被套餐‘套’怕了。”一位消费者说。
  5月23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全球通“被叫全免计划”实施,号称将使北京地区全球通客户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的单向收费服务。然而,此举甫一推出,就被不少手机用户质疑为移动公司的又一次作秀。有关专家指出,近年来每一次手机资费调整,都是运营商将受惠人控制在一个很小的特定范围,从而保证自身“利益最大”。结果手机资费正日益演变成由运营商主导的“胡萝卜诱惑”游戏,令消费者无从选择。
  此事再次引发关于社会对手机资费的全面质疑和强烈关注,消费者要求取消种种不合理收费以降低通信资费的呼声日高。一些专家呼吁:取消双向收费、取消月租费、取消漫游费及各种套餐,消除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高价阻碍”,已势在必行。

   2007年5月23日,北京市民在中国移动业务大厅排队办理“被叫全免计划”业务。本报记者 李芳宇 摄

    2007年2月7日,两位行人从位于北京复兴门附近的广告牌前走过。从当月8日起,北京移动推出全球通“畅听99”的业务套餐,加入该套餐业务的手机用户可以享受到被叫完全免费的服务。本报记者 张宁 摄

质疑一:资费套餐“搞成了一种价格欺诈”

  目前国内各类手机套餐多达几千种,仅上海移动全球通一个品牌的套餐就有11种之多。占天津约1/4市场的联通天津分公司旗下,也有18种手机卡及资费套餐。“看不懂”的套餐究竟“物超所值”还是“消费陷阱”?北京市消费者协会5月24日公开指出,北京移动全球通“被叫全免计划”的推出,虽然实现了不含套餐的完全单向收费,但是只针对全球通用户,涉及的对象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资费水平没有降低,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降低资费的实惠。
  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杨培芳说:“最初政府鼓励企业采取套餐的办法降低手机资费,在当时环境下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一些电信运营企业盲目地把套餐搞变了味,搞成了一种价格欺诈。”
  首都信息股份发展有限公司总工陆晓晗说:“我曾问出租车司机,你最烦电信什么?他说就是套餐,因为弄不明白。太多的资费套餐把消费者弄糊涂了。”曾有专门文章分析北京各类资费套餐的适合人群,全文长达3000多字,将手机用户分成七八种类型,计算极其复杂。业内人士说:“就这也还没列全。”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阚凯力毫不客气地说,“被叫全免计划”实际上还是一个“套餐”,而且相比现有接听免费套餐是大大的退步。这种做法完全是作秀。实际目的就是要把消费者锁定、套牢。
  杨培芳说,作为一种促销手段,套餐制度并不能彻底解决电信服务的高资费问题。现行的成千上万种资费套餐都是电信企业精心策划出来的,结果肯定是经营者利益最大化,把所有“电信消费者剩余”据为己有。这种行为从经济学角度看涉嫌“价格歧视”,最终必然导致电信行业得不到正常发展,国家失去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大机会。
  目前,北京的手机资费水平大大高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记者采访天津移动公司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下一步肯定还将推出新的资费政策,但北京移动资费调整已经是全国最慢的了,因此不可能跟进“被叫全免计划”。

质疑二:漫游费成本趋近于零应该忽略不计

  “我知道漫游费贵,但是没想到这么贵。”在北京工作的孙晶春节后受单位委派到天津一家单位实习,为了省电话费,他专门办了一张天津本地电话卡。“来往密切的朋友我都已经通知他们工作日时打天津的电话。因为怕有急事,平时北京的电话我也开着。就这样第一个星期我的漫游费就花了170多元。实在吃不消,只好漫游的那个手机来电话不接,然后再按号码打回去。这样能省一多半话费。现在长途资费都一降再降,漫游费还这么‘坚挺’,实在太不合理了。”
  前不久,广东移动宣布,无需提前申请、加收费用,广东移动用户拨打国内长途或国内漫游时,只要加拨12593,就可享受免长途、免漫游费优惠,每分钟通话费仅0.39元,与本地通话费一样。专家们说,这充分说明漫游费存在很大的降价空间。现在大多数省份坚持每分钟0.6元、0.8元的高收费,只是利用霸王条款攫取高额利润。
  阚凯力介绍,企业提供漫游服务的成本很低,成本绝对说是零有些冤枉,说是无穷小逼近零绝对不冤枉。因此,趋近于零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漫游费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移动通信发展初期,为了保护西部地区的市场而设置的。10多年过去了,西部市场在低资费情况下普遍盈利,现在的漫游费设置实质上保护了东部的高额利润。
  陆晓晗认为,漫游费的实质是移动通信网在不同区域间设置的“海关”,漫游费的存在,实际增加了各区域间资费的结算成本,也限制了老百姓充分享受现代化技术带来的便利服务,应该大幅降低或简化。
  杨培芳等专家说,因为分摊成本难以精确计算,应降低漫游费并做归一化处理,打包到包月制中去。

质疑三:月租费收取50元没有道理

  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前不久公开表示,今后中国移动新的资费套餐必须是单向收费,他还说,目前中国移动一半手机用户为单向收费。
  北京移动此次宣布推出全球通“被叫全免计划”,号称是切切实实完全免费。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移动手机用户说,除了高端全球通用户,这项新措施毫无意义。因为要享受这个“没有限制”的单向收费,打不打电话都要付月租50元,拨打电话每分钟0.4元,一个月费用估计至少也得100元,并不比99元包月的“畅听99”更划算。他说:“我们盼望的是打多少收多少、同网同价、实实在在的单向收费,而不是附加各种条件、包含在各类套餐里的所谓接听免费。”
  杨培芳介绍,欧洲国家的移动电话多采用单向收费,进入21世纪以后,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移动通信公司也逐渐通过包月制停止了原双向收费的办法。近年来,我国电信业发展趋于平稳,抗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全面实行单向收费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指出,市场经济是尊重消费者主权的经济,忽视消费者主权也就失去了生产者的经营空间。作为消费者,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谁主张、谁付费”的人性化习惯,不可能接受为骚扰电话、滥发广告、垃圾短信付费的规则。
  由于大量包月性质的资费套餐出现,目前仍需月租费的手机资费已大大减少。但手机月租费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阚凯力指出,50元钱月租费完全没有道理。“只要不打电话,就不占用移动网络,不造成任何成本。”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刘俊海说,通话费可以从每分钟资费里面核算,为什么还要单独收取50块钱月租费呢?用了收50块月租再加通话费,没用也收50块钱,而且即使是关机状态也照收50块钱,非常不公平。
  专家们认为,月租费同漫游费一样,应该吸收到包月制里面去,最终是要让它简化、透明,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手机资费:应受到政府更多的价格管制

  近年来,手机已从奢侈品变成了生活必需品,《2006中国IT品牌网络调查研究报告》预测,2007年底,我国手机用户将达到6.3亿,国内手机用户的更换量将达两亿部。
  与此对应的是,我国电信企业的利润率高于20%,而其他国家不超过10%。高额资费带来的高额利润已形成了垄断暴利,由此造成了垄断福利对社会福利的剥夺。在北京,手机用户需要付出相对高的价格才能享受到和全国其它地区同样的服务。专家认为,只有打破行业垄断、降低手机资费才能真正施惠于民。
  阚凯力说,资费问题是体制改革的一个杠杆,体制上的问题往往集中反映在资费上。电信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企业,更应当有对广大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电信企业的利润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北京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李贺林说,电信行业的定位是一个公共性的、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应该是一个微利行业。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考虑价格的定位,而价格形成的机制,不应该由电信企业或某一部门说了算。应该充分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并引入听证程序,使通话收费标准的确定公平化、透明化,充分论证手机资费标准的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
  刘俊海说,电信行业是一个带有较强垄断色彩的产业,既然坐享垄断市场份额的机会,就应当接受政府更多的价格管制,接受社会平均利润率的约束。要构建和谐的通讯消费环境,彻底理顺消费者与电信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真正实现利益双赢,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资费确定机制和电信营销方式。

  相关稿件
· 闻库:手机“资费套餐”将全面实行单向收费 2007-05-15
· 手机资费套餐多了还是少了 2007-04-05
· 日本的“手机资费超市” 2007-03-23
· 美国手机资费标准灵活多样 2007-03-23
· 手机资费还有多少“牙膏”可挤? 200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