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发展应科学规划
    2007-05-25    周民良    来源:新京报

  区域合作的问题与矛盾不能都采取单独划分一块区域的方式来解决,因为这会强化资源的纵向配置和限制区域内外的要素流动,还与政策法规相冲突。
  5月中旬,温家宝总理曾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要求长三角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据本报昨日报道,复旦、港大六教授又提出建议,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扩大上海行政版图和建立长三角经济特别行政区。这引起国内外对长三角发展的关注。
  在改革开放后孕育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的长三角,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凡响。2006年,江浙沪二省一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达到47494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22.68%.长三角以其发达的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企业形态、不断密集和扩散的工业化模式,成为全国率先发展的领跑者。而且以其上缴国家的财政贡献,支持了国家的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乃至中部崛起政策。
  但近年来的重化工业扩张,已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对国内外资源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随着国际市场资源品价格升高与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有利于加工贸易的外在环境正在改变。同时,重化学工业扩张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显露出来。昔日的鱼米之乡、今日的密集型工业化区域正在受到资源与环境的挑战。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才能有效地化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从这一方面看,我们不难理解温总理在要求长三角率先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强调科学发展的苦衷。
  除此之外,还有区域之间不协调发展问题。经济壁垒、不合理重复建设甚至以邻为壑,阻止资源与要素流动的限制性政策等问题,都在一定范围存在。为此,温总理在上海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避免和减少重复建设,提升区域合作功能和效率。
  但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与政绩考核机制下,区域合作的问题与矛盾带有普遍性,不能都采取设置机构或者单独划分一块区域的方式来解决,因为这会强化资源的纵向配置和限制区域内外的要素流动,还会与各类政策法规相冲突。不过,替代性的办法可以考虑。
  比如,针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必要通过合理规划,促进三省市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以达到共担成本与共享收益的作用;对于各地违背经济要素流动设置的“土”政策,可以借助中央政府既有的机构与机制进行纵向干预,规范甚至适度限制地方政府及下属部门在政策制定方面的自由裁量权;促进省市之间的干部交流,使相关领域的干部能够从不同的利益角度考虑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问题;加强高层协商,对于公共问题通过界定责任、明确合作程序与订立契约的形式加以解决。
  另外,上海是我国经济总量最大但区域面积最小的直辖市,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大,未来可以考虑调整行政区划,适度扩大上海的行政管辖范围。
  昨日,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表示,上海要立足国家战略,站在全局高度,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进一步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温家宝总理曾引用黑格尔的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无论在过去和未来,沿海地区都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我们理应通过科学研究来协调沿海地区的发展。但基于问题、责任与动力,我们也应关注其他区域的发展。毕竟,它们同在中国经济的天空下。

(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