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的心态拥抱个人金融时代
    2007-05-21    张上翔(春城晚报)    来源:云南日报网
    在过去,普通人和银行的关系至多只是到储蓄所去存款取款。当几乎人人都体会到银行排队难的时候,“金融”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近日,央行《关于改进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通知》提出了改进个人账户支付结算的若干途径。比较受民众关注的是,借记卡在自动柜员机取款的交易上限由现行每卡每日累计5000元提高至2万元。可以想见,该通知中的多项举措,将提高个人支付结算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而其意义,也远不止于缓解银行排队等候现象那么简单。
    货币的实质是支付能力的信用凭证,凡能起到信用凭证作用的也都可以当货币来流通。人类经历了用贝壳、用贵重金属、用纸币作为通货的阶段,现在已进入了用支票或信用卡作为通货的时代。在美国,90%以上的收支都不用钞票而用支票。仅以支票和现款比较,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只要确认账户上有存款就可以立即用支票付款;支票是“认人”的信用凭证,和“不认人”的现金相比安全度更高;可以大大节约交易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支票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
    个人账户使用广泛后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将要求信用关系安全,要求信用逐步成为公民共同遵守的制度,甚至成为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我们知道,在“自由”的美国社会,其实也有严格的禁区,那就是不遵守信用将寸步难行,为防止可能的交易流弊,一整套信用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所以,金融技术的变迁、创新和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并不逊于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贡献,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亦然——在《大国崛起》中,英国之所以在十八世纪开始超过法国,并最终在该世纪末期的战争中战胜法国,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其有更发达的金融技术和金融市场。
    历史上,中国有关货币的金融创新曾经非常发达。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运通货币、以钱取息的货殖者的传记,其中不乏长袖善舞者。宋朝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而其经济在中国封建时代也最为繁荣。不要嘲笑宋以前的古人会对用一张纸去买一大堆东西感到惊奇,我们面对今天的个人账户、“网银”或未来的网络“虚拟币”,可能都会有一个黔之驴的适应过程。
    今人当不让于古人,当个人金融时代来临,我们也应“利其器”,让金融充分有效地服务于自身,做精明的善财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