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欠费入信用系统遭质疑
公众认为恶意和非恶意欠费应区别对待央行回应各商业银行会甄别不同情况
    2007-04-23    程婕 范海涛    来源: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 继深圳之后,日前吉林六家电信企业的用户缴费信息实现和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对接,如果一个用户无故欠费超过两个月,相关信息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报告,结果可能将直接影响到是否对该客户发放贷款。

  然而,拖欠电话费将留信用污点的做法随即引起不少市民的担心和质疑,自己如果是因为特殊原因而迟交了电话费,并非恶意,会不会也留下信用污点?如果是属于电信部门的乱收费用户拒交又该如何?

  电信专家阚凯力表示,手机欠费纳入征信系统基本合理,但具体实施要保护消费者的确实利益。目前移动运营商可以向征信系统提供的手机欠费信息,有一部分是恶意欠费的用户,有一部分则是由于各种客观条件而导致欠费的用户。征信系统所需要的是恶意欠费的用户信息,而非“无意”欠费用户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一个用户筛选的问题。而且,由于盗用他人身份证而产生的手机欠费每年就有几百万,因此,希望一些平台是开放可查询的,这样消费者能够方便地启动争议程序。

  昨天,央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个人征信系统的作用是给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和信用卡时提供参考。每家商业银行都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信用考评办法,不会简单地根据个人征信系统的某一条负面信息就对客户“一票否决”,而且一般也会甄别得出恶意和非恶意的拖欠记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