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实施近一年的银行跨行查询费近日突然被中国银行业协会叫停,此事被舆论普遍解读为民意的胜利。而近日,面对公众长期怨声载道的银行排长队,中国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表示,要从内部挖潜,优化服务流程,因地制宜解决排长队“痼疾”。两个老大难民怨摆在银行面前不是一天了,银行为什么突然改变态度呢?是舆论压力使然?也许是,但显然另有原因。我们认为,是近日外资银行的进入,迫使国内几大主要银行不得不改善对储户的态度。 中外银行储蓄结构的最大不同,就是中小客户,即中低收入者占到了中资银行客源的大部分。在有些银行,中小储户所占的比重甚至达到了80%还多。这是早就存在的事实,不是现在才出现。另外,中外银行利润的来源也不一样,中资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存贷利息差,而外资银行主要来自于为客户提供的中间产品的收费。这也就是说,是广大的中小储户为中国银行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银行当初向持卡人收取跨行查询费时,就应该考虑这个现实,而不能一味强调国际惯例。事实上,国际惯例也并非是收费项目越多越好,比如美国银行的收费就越来越少。如果说,银行看到这一现实,还长时间无视市场对跨行查询费和银行排长队的强烈非议与批评,只能将之理解成银行是要把为自己创造利润的这一庞大群体排除在其服务之外。 储户排长队、跨行查询收费,国内银行如此无视储户的意志,却不得不重视外资银行的挑战。我们看到,4月1日,银监会正式向汇丰、渣打、东亚、花旗等4家外资银行发放了首批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的牌照,允许它们吸收存款。对此,这几家银行的有关人士都表示,不会对任何客户设置门槛,即使只存100元也欢迎。过去,国内银行乃至监管层总是想当然地以为,外资银行基于成本、目标以及网点资源稀缺和人力不足的考虑,在进军人民币零售业务时,至少短期内会区别对待客户,走高端路线,主攻高端客户,普通百姓则不是其服务对象。哪知外资银行的“野心”并不仅仅在高端客户身上,而是要把手伸向被认为是国内银行“传统势力范围”的中低端客户,拓展业务,抢占地盘。以国内银行在服务的理念、态度、环境和产品创新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如果国内银行还自恃有遍及城乡的庞大网点和本土资源优势,不改正服务和对小额储户设置的各种门槛,或者改正的余地不大,实在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所以,我们认为,国内银行对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的判断失误,才是它们取消跨行查询费的真正原因。 其实,在银行的收费问题上,老百姓并不一概反对,人们反对的只是一边高喊收费,一边服务还照旧。银行应该明白,对于收费一类的问题,如果说过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银行的安排,那么,现在面对着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消费者拥有“用脚投票”的权力。因此,国内银行若继续它对老百姓的傲慢和霸道,无疑是把这一最广大的群体往外资银行赶。 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哪个领域开放得较早,哪个领域就发展得较快,就有竞争力。我国的金融服务之所以长期质量差、经济效率低,同开放程度低是有关的。而要形成国内银行竞争的局面,在目前的条件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开放。开放将中国的银行业直接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之中,当中国的银行在激励机制、市场开发机制、公司治理、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竞争不过外资银行时,或许会促使它们背水一战,努力改善服务质量。就此而言,停收跨行查询费,无疑是开放促改革的典型案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