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起,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将全部免除,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将普遍减轻经济负担。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听到这个铿锵有力的声音,供孩子上学的农村家庭可以松口气了。但是,农村教育仍面临一些问题,其中师资力量缺失尤为突出。
农村教师缺编严重
春节期间,一个大学同学给记者发短信,说自己换了工作,不呆在鲁西南农村当老师,改行到县城的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了。他说,在房地产公司卖掉一套房子与在农村教一个月书不可同日而语。而3年前,他还在毕业典礼上豪情壮志地说,“要把自己的所学献给山区的孩子”。 同学的“跳槽”并非个案,今年两会,农村教育人才流失成为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贺旻不无忧虑地说,农村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无序、逆向流失,加剧了农村贫困地区师资匮乏。 贺旻曾对一个普通的县级市进行调查,发现全市2171名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1岁,其中45岁以上的占47%。50-60岁的占19.4%,30岁以下的仅占14.5%,一些村甚至根本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而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全国6省区15个县的调查结果是,农村教师的缺编问题十分严重,甚至出现缺编率高达43%的情况。在中西部,由于缺少外语、美术、音乐、体育等专科教师,有些地方只能两到三个学校共用一名教师。
他们为何不愿到农村任教?
“农村教师一个月只能最多拿到六七百元工资,有时甚至只能拿到200多元,还有可能被拖欠,而且没有医疗保障,谁愿意留下来?如果国家无法给予城乡教师相同的‘职业待遇’,也就无法避免‘人向高处走’的困境。”一位名为“都市放牛”的网友在博客中这样写道,他认为是城乡二元化体制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在不断地拉大城乡教育的沟壑。 他还在论述中引用了教育部部长周济的话:“对于许多地方政府来说,由于缺乏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约束,他们往往会将新增教育财力视为‘本级资金’,出于政绩考虑而本能地用于‘自己的学校’。而农村学校依附于最基层的乡级政府,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于乡级政府没有新增财力渠道,因而学校得不到补助而经费呈下降甚至停滞状态。” “还有一个原因也同样不能忽视。”全国政协委员刘德申说,近年来,由于大量三级师范停办和二级师范升格,原本主要服务于农村义务教育师资补充的中师大量削减。同时,高等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生大量增加,仅有的师范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使得农村教育师资后继无人。
条件越苦,待遇应该越高
“条件越艰苦的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应越高,其额度不应是点缀性、象征性的,要使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等于甚至高于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对于农村教师待遇问题,民进中央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这样写道。 对此贺旻委员提出建议更为具体:发挥师范院校定向培养的主渠道作用,解决农村教师“进得来”的可持续资源。从改革现行师范院校管理制度入手,加大师范生培养力度,发挥其为农村学校提供师资的主渠道作用。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公务员制度,确立义务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以维护农村教师合法权益为切入点,创造农村教师“留得住”的必要条件。国家应对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实行更优惠的倾斜政策,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比例,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重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 强化各级政府领导责任,加大教育督导特别是督政力度。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意识,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实行农村教育发展状况公示公报制度,对领导不力、完不成义务教育发展目标的实行行政问责制。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许多地方的教师都在超负荷地工作,他们虽然渴望工资高一些,福利多一些,但是他们同样明白,身体应该更好一些。我们的政府或者学校能否让教师享受到免费体检的待遇呢?因为那些工资待遇尚处于较低水平的多数农村教师真的不舍得花钱去做体检啊。”今年春节,安徽一位名叫李凌志的农村教师许下了这样的新年梦想。随着政策和制度的日益完善,真希望全国千千万万个李凌志们能在农村安居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