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6-12-20 作者:张玉玲 来源:《光明日报》2006-12-20 |
|
|
取消传统公交电子月票,持卡四折优惠;优化线网,北京市三环路以内中心城区将减少110条重复线路、3000个站牌;制定鼓励换乘的停车收费政策,减少市区小汽车交通量;形成总长度约54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二、三环路部分路段将设公交专用道……近日北京市发布了一套有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案,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拥护。喊了多年的“公交优先”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从“纸”上落实到了“路”上。可以预见,北京市的做法,将在全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推动公交优先在中国大中城市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北京市此项方案的细化和明晰,让人们不仅看到了公共交通的优先,预知出行的变化,使城市生活更富有质量和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此举注重社会公平,注重对大多数人利益的倾斜,将使管理部门和政府形象增色不少。公交优先惠及普通市民,特别是那些无力买车而依靠公交出行的工薪族。由此,普通市民将真切地体会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惠,并对构建和谐社会更充满信心。 公共交通节省能源、减少污染,公交优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这早已成为业界共识。喊出公交优先的口号不难,把公交优先写在纸上也不难,难的是落实。公交优先从纸上到路上的“一步之遥”,涉及到对众多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涉及对道路资源的重新划分和路权的公平分配,涉及到小轿车的退让和对非公交交通工具的限制。不同部门对城市拥堵开出不同的药方,如多修路、多修轨道交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等,只是一些“硬件”条件,而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才是不可忽视的“软件”要素。目前地铁造价为3-5亿元/公里,而按照杭州市的经验,28公里的地面快速公交造价总共仅有两亿元,不到地铁一公里的造价。从建设周期上讲,一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一年只不过3-5公里,建成几百公里的轨道交通网,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而快速公交建设可以在一届政府的一个任期内就能形成有效的运行网络。如此看来,要缓解拥堵,不能重投入轻管理。解决拥堵问题,关键不是有无资金修路的问题,也不是有无方法疏通的问题,而是有无勇气去改革和探索,把上项目、搞投资的热情转化为重管理、掘潜力的热情。
虽然我国城市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中国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在大兴土木、快上基础设施的同时,应该多考虑通过观念的创新和管理的提升去解决现实问题。试想,如果不改变管理思路、不提高管理水平,新的硬件设施也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会陷入越投入越浪费、越修路越堵车的怪圈。所以,要解决广大市民关心的拥堵问题,实现公交优先从纸上到路上,关键还要靠管理思路的突破和飞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