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日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把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作为一贯战略。日本推广职业教育终身化和社会化,营造出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其中专修学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修学校面向大众
要点:专修学校已与大学、短期大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高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三条渠道。
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始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社会急需大量技术劳动者,民众也迫切要求接受教育,职业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主要机构就是专修学校。作为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专门机构,专修学校为日本各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的专修学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等专修学校,招收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开展实用性较强的职业教育;第二类是专门学校,招收高中及以上学历者,进行专门技术教育;第三类对招生对象及入学资格没有统一规定,可为各年龄层的各种对象提供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由于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进入专修学校学习的主要是高中毕业生或愿意继续在某一领域深造的人,约占在校生总人数的80%。专修学校已与大学、短期大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三条渠道。目前全日本有3000余所专修学校,超过60万人就读。 根据各种专业教育的实际需要,日本的专修学校有多种学制,其中2年制最多,其学生人数占71%,此外还有从1年、1年半直到4年半的多种学制。学校每年招生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学。灵活多样的学制让考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从而扩大了职业教育普及的范围,使人人都可以接受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终身化社会化形成体系
要点: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
自从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以来,日本便将其作为教育改革政策的主导思想。为了保证终身职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日本建立了包括终身职业能力、高度职业能力以及地方职业能力开发促进中心等在内的面向21世纪的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 在社会化方面,除了日本教育管理部门,企业、雇主组织等社会机构也越来越多地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决策。如全国专门学校情报教育协会、日本就业指导协会等团体还通过提供就业情报、制作就业期刊杂志等方式支持职业教育。 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厚生劳动省、经济产业省和内阁府联合召开会议,并于第二年出台了一项“职业教育综合计划”,包括三部分:一是以小学至高中学生为对象的“新职业教育计划”;二是主要以大学生、研究生为对象,培养有高度专业能力人才的“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三是“无固定职业者再教育计划”。 整套计划不仅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而且重视不同社会部门间的合作,强调教育部门与劳动雇用部门和产业界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在该计划的推进过程中也得到加强。 为了实现“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开放”,日本职业教育机构也利用其教育资源为社会服务。很多专修学校开展面向社区的讲座,为广大居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它们还与企业界共同举办普及新兴科技知识的展览会,利用周末和假期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等。
日本职业教育出现新动向
要点:既在专修学校也在普通大学接受教育的方式开始盛行。
2007年,日本进入“大学全入时代”,即报考大学的人数开始低于大学计划招生总人数,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在这一背景下,选择既在专修学校也在普通大学接受教育的方式开始盛行。一部分在大学或短期大学完成大学教育的日本学生纷纷到专修学校,以提高实用技术技能;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为毕业后能立即就业,在就读本科期间同时就读专修学校。 日本就业指导协会理事萩原信一表示,眼下企业非常注重“即战力”,即毕业后不进行上岗培训就能迅速投入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持有“专门士”(即在一定专修学校修完专业课程所获得的称号)资格的毕业生更容易得到企业的青睐。而为获得“专门士”,如“税理士”(从事税务的人员)、“簿记士”(从事初级会计工作的人员)资格而必须具备的能力,在大学课堂上很难掌握,因此专门提供这些资格培训的专修学校受到欢迎。同时,由于企业同样关注未来发展和企业文化的传承,大学毕业生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不可缺少。如此一来,想要同时拥有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日本大学生只能选择双管齐下。 在日本,专修学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一直比不上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但现在差距已大大缩小。比如,目前刚刚参加工作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月薪平均在20万日元左右(1美元约合90日元),而专修学校毕业生也能达到17万至18万日元。对此,东京都武藏野市高等专修学校就业指导部部长高田一男认为,日本的学历社会热度正在慢慢消退,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更多注重人品及能力。他说,“专修学校的学生们无论素质还是能力已同普通高校学生不相上下。例如我们学校,大部分人还是抱着要掌握一门技能的想法来我们学校的。大部分家长也认为,拥有一门技能能给孩子带来光明的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