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9-11-06 作者:记者 李丹 明星 来源:经济参考网 |
|
|
本报讯 在长沙市中心的五一路旁,近500米的路段上零散分布着十几家湘绣专卖店。走近未经装饰的简易门面,墙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绣品,有的则一叠叠的堆积在地上。这便是长沙市的“湘绣一条街”。 扬帆湘绣的店主施钟告诉记者,即使是在“湘绣一条街”上,也有不少打着湘绣旗号的苏绣混杂其中,一般顾客难以分辨。大部分的顾客买绣品是当作会议礼品,为数不多的绣品销给了来长沙旅游的外地人。由于生意不好,一般按照标价的6折销售,高价的绣品甚至3到4折就能卖。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楚绣和汉绣,在清代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它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润色”,融传统绘画、刺绣、诗词、书法、金石各种艺术为一体,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与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湘绣也难逃没落的命运。
11岁就开始从事湘绣事业的刘爱云,已经为湘绣事业默默奉献了57年的光阴。谈及湘绣的现状,刘爱云不无惋惜,“市场上的经营者只关注价格贵贱,不看艺术品价值的高低,导致目前湘绣市场呈现‘价低质劣’的恶性竞争。而很多生产湘绣艺术品的民营工厂为了迎合市场,生产的湘绣成本低、价格低廉,图案也多为骏马老鹰,消费者常常重价不重质,令高质量的湘绣产品失去了市场。” 据了解,目前湖南省注册的湘绣厂约二三百家,但多是几人或十几人的家庭式小作坊,主要分布在沙坪以及宁乡、牌楼、长沙县等地。作为“湘绣之乡”的沙坪,有几十名绣工的也不超过8家。在近一公里的街道上,这二十多家湘绣制品厂大多生意冷清。 虽然湘绣制品无一例外都打着手工制作的旗号,但事实上,湘绣传统的手工制作已逐渐被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所代替。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机器刺绣的出现,使湘绣市场受到了冲击。机器生产出来的湘绣产品良莠不齐,价格低廉,普通消费者不懂得分辨,很容易因此而放弃高质量的湘绣产品。 湖南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高档装饰品苏绣占了80%,湘绣仅占5%;国内市场,苏绣占60%,湘绣仅占30%。湘绣精品独居一隅,劣质品横行市场,使得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不得不将湘绣列入抢救保护名单。
此外,湘绣艺术后继乏人,陷入“青黄不接”的局面。“刺绣是一件需要耐心的细致活,如今,愿意静下心来做这项细致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刘爱云说。
为了挽救陷入困境的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从年轻的农村姑娘,到退休的技术人员,刘爱云都乐意传授给他们自己积累了大半辈子的湘绣从艺经验,为湘绣艺术培养人才。
“我乐意为湘绣艺术的传承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就像当年老师手把手将湘绣艺术传授给我一样。只有保护优秀湘绣人才的创作积极性,使他们不至于放弃,才能使湘绣艺术品市场走上良性竞争的道路,继而使湘绣艺术得到长足发展,”刘爱云说,“目前湘绣的现状已经引起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视,更多的湘绣培训学校和湘绣博物馆将建立,这也为湘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相信湘绣今后会发展得更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