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国各地都纷纷出台政策加快发展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专家们纷纷表示,发展创意产业不能一哄而上,要突出自身特色,提高产业聚集度,形成品牌效应。
误区一:各地一哄而上。
厦门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周显宝在近日厦门举办的“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研讨会”上说,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不能搞“百花齐放、齐头并进”,要根据现有实力,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布局,突出重点,有秩序地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也表示,一般而言,发达国家都拥有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但因各地经济文化基础不同,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
以厦门市发展创意产业为例,周显宝说,发展厦门市文化产业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追求政绩,应在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提下理性、稳步地前进。在进行某一项文化产业发展之前,首先要对厦门市相关的文化生态环境、资源配置和产业链进行脚踏实地的调查和研究,不搞重复建设,力争调配好发展所需要的相关资源和软硬件条件。
厦门市经济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林红说,国内区域中心城市都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各地城市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可谓此起彼伏。在热闹非凡的背后,应冷静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所在,才不至于走上盲从和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的道路。
误区二:以工作园区模式来建设创意园区。
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常常合二为一,文化创意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物质成本投入低,创业者靠的是灵感和理念,对经营者来说更需要宽松、开放、休闲的生活方式,产业存在的空间既是工作的地方,又是生活的地方;既是生产的地方,又是消费的地方。因此,林红建议,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划,必须考虑与工业区建设不同的理念、功能、形象和经营管理模式。
林红说,文化创意产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社会功能,一个功能完善、业态丰富、设计现代感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可能成为一个观光旅游区,具有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展示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品牌的作用。
厦门市文化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戴志望也表示,任何人只要是工作涉及制造新理念、新科技、新内容,均属于创意阶层。文化产业的聚集发展首先是创意阶层的形成与聚集,无论是自发形成的聚集区还是政府推动建设的文化园区,都必须以创意阶层为本,营造能够激发创意的地理空间,而不能走传统工业区的发展模式。
误区三:政府角色定位不清。
林红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项新生事物,要把握好政府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职能是遵循文化创意产业演进变迁的内在规律,规划和指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适时、适度而有效的政策干预,主要采取政策导向来吸引社会资本对产业的投入,而非直接参与组织经营管理或投入的方式来促进产业发展,具体事务交由市场和社会完成,或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产品和服务。
戴志望认为,政府要构建有效的嫁接平台整合创意资源和企业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是文化创意与资金、技术和市场营销的有效整合,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嫁接平台来促进两者的结合、整合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台湾亚太文化创意协会厦门地区代表侯贯中表示,政府首先要严厉打击公开贩卖仿冒皮包、皮件、手表、钢笔、山寨手机等,保障产业有一个良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经营环境。此外,政府应协调相关教育、文化、体育、法律、传媒,成立常设工作小组,提供有效率的服务和优惠政策,协助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群聚。
误区四:重“大”轻“小”。
致公党厦门市委副秘书长王琼文说,现在中小企业融资难,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更难。它们大多是典型的“人脑+电脑+文化”的知识型服务企业,绝大多数项目投入回报期长、市场预期不稳定、担保能力较差,很难通过传统方式融资。王琼文建议,把构建投融资服务体系作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口,学习北京和杭州的做法,以政府作为融资担保人,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扶持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做强做大。
戴志望说,政府在扶持中小文化企业方面的作用体现在政府贷款担保、银行质押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直接补助、房租补贴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