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部分文艺演出"龙头"生存状况探访
在危机传导中挖掘“生存智慧”
    2009-04-07    记者:李亚彪 傅琰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从2月下旬到3月初,记者深入北京市的中国杂技团、中国国家芭蕾舞团等文艺演出龙头团体,以及湖广会馆等文艺演出场所进行深入走访,耳闻目睹了世界金融危机在北京市文化产业的传导情况。调查显示,尽管危机尚未威胁到这些文化产业“龙头”的生存,但这些单位都在全力以赴挖掘“生存智慧”摆脱困境。

  “寒流”已到“百年老字号”

  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对国内文化产业的传导,在北京的部分“龙头”文化单位中有所显露。
  始建于1807年的湖广会馆,是北京市涉外旅游演出的龙头单位之一,以京剧演出为主,谭鑫培、梅兰芳等大师曾在这里演出。在这家“百年老字号”今年1月演出收入清单上,可以看到只有24万元。“这个数字比去年下降不少。”湖广会馆大戏楼总经理霍建庆说,“这还是借了1月份春节的光,承办了不少单位包场演出,否则收入可能更少。”
  据湖广会馆统计,2008年客源比2007年下降了一半。往年来这里看戏的可达6万人,2008年只有3万人。此外,2008年收入约450万元,而正常年景则超过500万元。霍建庆说,2月是演出淡季,可往年淡季观众也有五六十人,今年2月份有时观众只有20多人。这与戏楼主要接待旅游外宾有关,旅游部门已提醒过他们,外国游客有所减少。
  由于国际市场萎缩,中国杂技团今年的出国演出订单出现减少。副团长孙力力说:“1月份韩国就来通知,取消原定的出国演出,甚至连5万美元的订金都不要了。欧美的影响更大,到2月下旬为止,还没有接到过赴欧演出的订单。以前西班牙年年要接我们的演出,今年到现在还没有下订单。”孙力力还说,基层的情况也不乐观,杭州杂技团原本赴德国,前些天外方也取消了演出。
  记者2月25日在中央芭蕾舞团采访时,看到了演出部书面汇报的关于《奥涅金》的演出售票情况。上面记录着2月27日的演出已售832张,未售1385张;28日已售695张,未售1522张;3月1日已售473张,未售1744张。这三场演出共有4600多张票没有售出。

  生存危机虽未出现维持运转压力加大

  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杨红斌认为,整个北京演出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实体经济相比较小,其中涉外旅游演出受影响较大。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全市54家营业性演出场所共演出13232场,同2007年的13240场基本持平。而以国外观众为主的14家旅游剧场演出比2007年下降了3.26%,观众人次下降了50%,总收入下降28.34%。“这里面有多种因素,其中也包括金融危机影响,国外观众减少。”杨红斌说。
  来自北京市文化部门的资料称,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由于企业包场和赞助减少,一些演出已出现门票团购率下降、演出商无利可图的情况,有的大型演唱会被迫取消。一些流动资金少、规模小的剧团或剧场呈现萎缩。有关人士表示,金融危机对国内演出市场的冲击已经出现,然而大多数演出单位尚没有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
  “金融危机的影响刚刚露头,我们感到维持运转的压力在加大。”海淀剧院副经理贺启明说。以文艺演出为主、兼有电影放映的海淀剧院今年也出现演出冷清、客流量减少的情况。前不久,一部名为“梦幻之光”的舞台剧在这里共演出四场,收入仅2万元,一直还拖欠着剧场的3万元场租。贺启明说,他们是城西剧院行业的龙头之一。自己工作26年,头一次感到运转这样紧张。幸亏电影放映红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演出萧条的压力。
  湖广会馆大戏楼在演出冷清的情况下,通过经营的餐馆来尽力支撑戏楼的运转。总经理霍建庆说,现在过日子还没问题,但以餐馆经营补戏楼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现在餐馆的利润也不高。

  在危机下探索多种“生存之道”

  记者调查发现,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北京不少演出“龙头”单位“八仙过海”,探索多种“生存之道”。
  一是从对外演出为主到开发国内市场。在北京市涉外旅游演出龙头单位红剧场2月26日演出的舞台剧《功夫传奇》现场,可以看到有许多中国观众。剧院院长孙义良说,原来90%以上观众是外宾,去年四季度欧美客人明显减少,他们就加大对内宣传力度吸引国内观众,同时抓住大陆与台湾直航等机会,通过宣传开发港台市场。
  二是丰富产品供应,寻找多重效益支点。湖广会馆大戏楼正改变过去单一演出京剧的局面,从多元化角度引入天津大鼓,并计划从3月份开设相声专场。以接演大型音乐会为主的海淀剧院,也正开发新项目,春节期间还引入了从未在剧院演出过的东北二人转。
  三是降低场租,提高服务水平。由于担心失去多年来培育的市场,海淀剧院正努力维持运转,原来的场租每天为2万元,从近一段时间开始,剧院决定降低场租,吸引更多院团。同时,加强对外地演出团体的服务,帮助订便宜旅馆,还帮助订餐、租车,剧院副经理贺启明说,就差“把演员挨个背进剧院了”。
  四是努力降低成本。今年以来,湖广会馆大戏楼面对客流的减少,开始改变过去每天都有演出的局面,实行隔日演出,以降低水电以及人工等各项成本。“我到湖广会馆工作以来,戏楼只是在非典期间出现过停演,从没出现过隔日演出的情况,这也是应对危机不得已的办法。”总经理霍建庆说。

  相关稿件
· 著作权纠纷隐现文艺圈“潜规则” 2009-02-18
· 皖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 2008-12-29
· 经济寒冬,文艺青年捂紧钱袋子 2008-11-25
· 小山村“七一”文艺大汇演 2008-07-02
· 香港今夏文艺舞台吹送"奥运风" 200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