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老相机记录新中国工业发展史[图]
日本也有中国相机发烧友
2009-02-02 本报记者:叶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位于东京偏北部的家中,河野手持其钟爱的上海58相机。新华社记者:任正来 摄
东京偏北部再普通不过的一片住宅区,静悄悄的午后,阳光慷慨地洒进一间不大的客厅。在这不足8平方米的空间内,顶天落地的大书架占据了一整面墙,而占据书架大部分空间的是老式中国相机。
上海58、58-1、58-2、东风、红旗、海鸥DF、珠江S-201、凤凰205……河野彻一边把他的“宝贝”从书架上取下来,一边用流利的中文报出这些相机的“家门”。粗略估算,书架上摆放的老相机不下百部,除一小部分前苏联产相机外,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作为一名共同社的老记者,河野彻在中国前前后后学习和工作了七八个年头。在上海,他的办公室位于上海市中心的瑞金大厦。附近一家摄影器材店的橱窗中陈列着一部酷似德国“莱卡”的老相机,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店主告诉他,那部与“莱卡”长相颇为相似的老相机是中国相机的经典之作——上海58-1型相机,售价高达7000余元。惊叹之余,河野并没有立刻掏钱买下,但他与中国相机的不解之缘却从此开始了。
和店主相熟之后,河野渐渐得知,在他办公室周围500米内,还分布着几家老相机店,于是在休息日,他开始频繁出入这些店铺,慢慢知道了许多中国相机的典故,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
在所有的收藏中,河野最钟爱的是上海58系列相机。因为他说,这体现了中国上世纪50年代末的工业水平,是当时中国机械工业技术的结晶。中国人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来的“莱卡”——上海58-2型相机已具备了慢门调速和闪光同步等功能,机身和镜头也非常茁实,这在当时那样机械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实属不易。
河野说,日本的相机工业也从模仿起步,经历了仿制的时代,为工业技术的复兴和大量外汇的获得做出过很大贡献,这与中国的相机工业发展历程非常相似。因此,上海58相机可以说奠定了中国相机工业发展的基础。
河野的藏品中不仅有相机,还有各式各样的外包装纸盒和发票。他多次提到,相机不仅仅是拍摄人物和风景的一个道具,更能反映社会历史和人文背景。河野翻出一张已泛黄的发票,是他入手“海鸥203”相机时放在相机盒里的,上面写着:“海鸥照相材料商店发票,海鸥203相机,84元,1976年12月24日”。河野笑着说,看到这些仿佛就能想象当时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对他了解中国的社会风貌非常有帮助。
回忆起他与中国老相机打交道的这些年,河野颇有感触地说,这些“老朋友”一直在向他展示着中国丰富的社会民情,诉说着中国的工业发展进程。新中国成立后仅仅十余年,中国人就成功造出这样的相机,不仅让他看到了中国人的骨气,也认识到凡是中国人想做的事情就能够做到。
他说,中国完全有能力生产高品质的相机,当时的海鸥和凤凰等都出口到了海外。现在,中国的摄影从业者和爱好者也应看到自己的好东西,而不是盲目崇拜国外。
河野还有一个愿望,希望中国的收藏家能够出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中国老相机是如何影响人民的生活,如何反映工业的水平和成就的——因为“这些都是中国人的骄傲”。
相关稿件
·
墨西哥铁路博物馆展示墨铁路发展史
2008-03-04
·
三星i100数码相机:捕捉美好瞬间
2009-01-21
·
日本数码相机厂商全球出货量将比计划下降
2008-11-20
·
娱乐数码相机受青睐
2008-11-19
·
三星数码相机NV100HD新品上市
2008-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