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1-05 本报记者:张兴军 桂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
新华社发 | 在2009年的第一天到来的时候,河南农民刘金钢正在老家忙着收拾房子,为即将开张的小餐馆做着准备。此前他一直是沿海一家大型猪场的饲养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久前回到了家里。“这是一个不同的元旦,肯定有些不习惯。”刘金钢说。 37岁的刘金钢是河南信阳市浉河区十三里桥乡的农民,从1992年起就利用农闲时间外出务工,期间做过建筑小工、进厂织过毛衣,还在废品回收站干过装卸工。大约两年前,刘金钢来到福州市的一家大型养猪场,成了一名饲养员,月薪1600元。 刘金钢告诉记者,全家三口人,一共只有六分地,因此打工是主要收入来源。“如果我和爱人两个人都出去做活,一年下来能挣两三万块钱,除了各种开销后到年底能结余一万来块钱。” 然而由于猪市不景气,猪场老板决定压缩成本和开支,最终20多名工作人员“走了一半”。2008年10月3日,拿到最后一份工资的刘金钢和同在福州打工的妻子一起回到了家中。那一刻,他的心中满是失落和迷惘。 “中国有句老话叫坐吃山空。你想想,两个人都没事情做,整天闷在家里,能不着急吗?”刘金钢说。 煎熬的日子过了一个来月。2008年10月底,刘金钢得知市里有关部门正为返乡农民工举办技能培训,而且培训班就设在乡上。他立即决定报名,学习烹饪。 “闲下来的这些天我思前想后:这些年打工虽然挣了些钱,可都是靠出笨力,没有什么技术活。就是没有金融危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刘金钢说,“所以一听说有技能培训班,我二话没说就去报了名。” 信阳市务工办培训中心主任宋强介绍,针对外出返乡民工逐渐增多的现状,从2008年10月起,培训中心开始对返乡人员进行转岗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既包括缝纫、烹饪、机械加工、美容美发、电脑应用等技能,同时也包括法律维权知识和进城务工常识等。由于培训全部免费,而且采用随时报名随时学习的灵活方式,很受返乡民工欢迎。 “很多人都过来学习,年轻人爱学电脑和美容美发,我的烹饪课主要是学做一些信阳当地的家常菜。”刘金钢说,“因为我家里房子比较大,收拾一下就能开个小餐馆。” 记者采访的时候,刘金钢已经培训结束。回想起近几个月来的经历和变化,他很是感慨。 “结束打工的生活,刚开始真是心里没底,可是现在有了一门技术,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感觉好多了。“刘金钢说,”创业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刘金钢希望,2009年的元旦是他结束打工生涯、开始新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