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 贺岁档迎来了电影“井喷”
    2008-12-31    本报记者:蒋芳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临近岁末,随着《梅兰芳》《非诚勿扰》《叶问》等几部影片陆续亮相,贺岁电影票房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
  面对有限院线、有限档期,数部大片“贴身肉搏”,难免分流观众。今年贺岁档为何迎来电影“井喷”?这是否意味着电影市场繁荣?

  30多部影片博弈

  从11月下旬至来年春节被称为电影“贺岁档”。中国电影集团新闻发言人翁立透露,今年贺岁档影片数量比去年多1倍,总数超过30部。
  往年这个档期通常有十多部电影上映,各自占据3至4周时间,上映场次多者能过百。回望2008年贺岁档,基本由《长江7号》《集结号》《投名状》等三五部影片“挑大梁”。
  拿一份电影排期表,今年贺岁档的火热程度一目了然。11月下旬,《桃花运》预热,接着《梅兰芳》《叶问》《非诚勿扰》《赤壁》(下集)4部大片登场,其间还夹杂着《硬汉》《女人不坏》等影片进行中等规模的“交火”。与此同时,进口大片《烈焰奇侠:黄金军团》《预见未来》《圣诞传说》等争抢“贺岁蛋糕”。
  影迷张群告诉记者,最期待的是冯小刚、葛优的《非诚勿扰》,他一定会去看《叶问》,还会陪女朋友去看《梅兰芳》。
  业内人士章杰分析,几部大片陆续亮相,总体评价都不错。从《甲方乙方》至今,中国贺岁电影走过十余年,今年可以说是质量高、数量多、类型丰富的一年。
  然而,多部影片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密集上映,让各大影院感到“力不从心”。金陵工人影城的欧阳冲说:“前年一部《黄金甲》独霸贺岁档,去年是《集结号》和《投名状》,今年贺岁档片源前所未有地‘井喷’。我们不愿意放弃任何一部电影,只能来一部排一部。”
  新街口国际影城的谢志敏告诉记者:“完全消化今年的贺岁片,至少需要15个放映厅,但大多数影院只有7到8个厅。”

  “混战”导致“内耗”

  《梅兰芳》宣传方神话东方传播机构总经理虞纪说:“今年遇到金融危机,很多早该上映的电影推迟了。比如《梅兰芳》,在几个月前就已制作完成,但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就铁了心死等。”
  集中上映带来“内耗”不断。统计数据显示,《梅兰芳》上映10天,全国票房达8200万元,尽管已创下文艺片票房奇迹,但比起前几年的《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集结号》等贺岁片10天票房过亿的成绩,略显不足。
  一边是增长的影片数量,一边是缩水的票房成绩,发行方动辄上亿的票房目标是否能实现?
  南京新街口国际影城经理崔恒斌告诉记者,往年一部贺岁档影片大致有3周左右的档期,重点大片甚至连续上映1个多月。但今年影片太多,电影放映的时间、空间承载能力已达极限,因此各片档期普遍缩短1周甚至更多。这有可能导致每部影片的票房挖掘不深,影片之间互抢档期,彼此消耗,很多精耕细作、投入巨资的影片最终沦为匆匆过客。

  何必挤“独木桥”?

  崔恒斌认为,近两年来,国内城市以每一天半增加两块银幕、每年增加70到80座影院的速度发展。出现电影市场的短期排片困难现象,主要是因为发片方缺乏档期规划、盲目跟风。
  横店院线负责人蔡飞俊说:“在影片扎堆情况下,如何让影片在正确时间出现成为首要问题。”
  “档期”概念最初来自美国。好莱坞把电影做成工业品,档期是其中重要一环。一部电影票房成绩首先与电影本身质量有关,档期安排是否合理往往会起杠杆作用。而在我们国内,除了贺岁档、暑期档等公认的黄金档期得到“苦心经营”外,电影发行方对其他档期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正如有人评论“中国电影市场是前10个月营养不良,后两个月消化不良。”
  崔恒斌说:“其实每年的放映档期很多。安排好了,淡季也能出高票房。像今年国庆档的《画皮》就是个例子。”
  今年10月份上映的影片《画皮》的营销策略被许多院线经理称道。同时期一片独大,缺少竞争对手,使投资8000万元的《画皮》票房6天轻松过亿,最终票房收入超过2亿元。相比贺岁大片的高额拍摄费用、豪华首映庆典,《画皮》赢得轻松。
  不过,贺岁档毕竟是一年中含金量最高的时期。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不看好单个票房创造奇迹的可能性,但仍对今年贺岁档整体有信心。

  相关稿件
· 欧洲电影同中国观众亲密接触 2008-12-24
· 美国电影学院评出2008年度十佳影片 2008-12-17
· 女性题材电影成为贺岁档电影"新宠" 2008-12-10
· 纽约小贩:真和电影里大萧条一样 2008-12-10
· 《筑梦2008》获体育电影电视节最高奖 200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