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2-17 作者:陆文军 陈一馨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2008年即将告别,梳理、回味今年的网络“热词”,也许是一个回顾一年中国互联网生活的特别视角,其本身就代表了某种集体记忆。 “打酱油”“做人不要太CNN”“做俯卧撑”“霹雳”……与过去“偶”“稀饭”“94”等网友自娱自乐独创的网络热词不同,2008年的“十大网络热词”背后有故事。 今年火红的网络“热词”,如“打酱油”、“做人不要太CNN”、“做俯卧撑”等出自社会热点事件,若不了解这些热词的出处,仅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它们的含义。 “过去的网络流行语比如‘偶’‘稀饭’之类的词更多的是一种语言游戏,是网友挑战现有语言规范而创造出来的比较活泼的用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而言,这类网络流行语其实是网络社群用来凸显和标识自己个性而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在解释新旧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时说,“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已不再是网虫们标新立异‘不足为外人道’的专用语言。这些‘热词’并不仅仅‘热’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也会出现。社会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开始向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渗透,不能按照过去习惯把一切流行语都归结为网络流行语,现在的网络热词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社会热词。” 专家认为,当今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给大众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打酱油”“做俯卧撑”等网络热词的特殊用法是网友从社会新闻报道中提炼而来的,其成为热词的原因并不在于本身的语言变异,而在于这些词的出处即社会热点事件被大众关注,从而导致了这些词汇的流行。 “今年社会大背景发生的一些变化已经从现实社会、网络世界传递并反映到了公众的语言生活中。”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汶川地震激发了公众的民族情感,加上新闻透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网络已不再是过去狭隘的圈子,网民逐渐把眼光投向公共生活甚至是国际生活,也更加积极地关注和参与社会事件。 20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南方雪灾、奥运会火炬海外传递、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金融海啸、“奶粉事件”,都在网络上下形成声浪。此外,网络世界还穿插着“艳照门”等受关注的事件,这些社会热点事件在网络上被迅速传播和扩大,网络成为现实世界的延伸。“网络的传播能力成为公民表达看法、参与社会进程最为便捷和普遍的方式。网民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其实从2007年的华南虎照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就已经开始,到2008年,公众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已成为一种常态,网络词汇因公众的广泛参与才会‘热’起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