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一位多次到过中国的“老外”,中国的什么变化令人印象最深?这位外国友人说,老百姓穿得越来越漂亮,大楼越盖越多。的确,在这30年衣着演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着装从贫乏到丰富,从单一到多彩;需求释放,市场从萧条到繁荣,到世界著名品牌纷纷抢滩;也同时记录了中国服装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的不懈努力。 几十年前,蓝、黑、灰、绿是中国人穿衣的“主旋律”,当时,有西方人带着嘲讽的口气称“中国人的服装颜色不分男女老幼”。 改革开放后,里根服、瓦尔特衫、喇叭裤、蝙蝠衫等愈来愈多的新款式、新面料、新花色丰富了中国人的衣着。刚刚走出服装消费“灰暗”年代的年轻人开始了服装“饥饿消费”。 1984年,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的放映,唤起了无数妙龄少女对美的追求,一件单色“红裙子”,如今看来并无特别设计,但在当时却成了年轻女性最时髦的穿着。 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置办一件新衣服远没有今天这样轻松。上海的陈志年说:“20多年前,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有29元,而一件外套就要十几元,因此,买一件衣服起码要穿上三四年。” 但改革开放很快改善了中国人的经济状况,也带给了中国人更多追求美、展示美的机会。1981年,中国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在上海诞生,聚光灯下的T型台上,身材高挑的模特展示着各式时装,妖娆多姿,千姿百态,令无数人艳羡。这让国人大开眼界,看到了只曾耳闻过的“模特儿”,欣赏到了难得一见的华美衣衫。在当时虽争议颇多,但从此唯美的服饰文化的传播越发难以阻挡,且一路引领着服装消费更加趋美、趋变、趋新、趋特。 如今,中国人的着装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人们对自己的穿衣风格、气质形象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着装心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女人的衣橱里永远缺一件衣服”也成了女性消费者的共识。时尚的年轻人选择着装时更是融入了自我创新的个性元素,通过自己的搭配,同样的衣服穿出了不同的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