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1-19 本报记者:徐岳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针对目前国内学生“重英语、轻汉语”的现象,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提出,要重视语文教育,“保卫”汉语。 艾跃进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美国、英国等使用英语的发达国家,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经济财富,与英语在世界范围的强势地位关系极大。包括西方非英语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在大力保护本土语言和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动本国语言在国外的传播,以拓展本国或本民族语言文化的生存空间。 据介绍,汉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汉语也是联合国规定的少数几种具有世界流通资格的官方语言文字。 艾跃进说,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经济在世界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世界各国人民自觉学习汉语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目前,用于测查外国人汉语程度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被国际认可,被称为“中国的托福”。 “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汉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国内普遍被人们忽视。”艾跃进说,国内英语有四、六级考试,汉语并无相应的水平考试;国内的大学中,本科生的英语水平拿不到四级证书不能毕业,而不管汉语水平多低却照样拿文凭。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少下工夫顾及汉语的学习,因为除了播音主持、语文教师等相关专业外,一般不考汉语。 艾跃进认为,大学语文目前出现这样的尴尬现象,主要原因还是在大学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价值认识上有误区:过去一直认为大学的语文教育只是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仅仅把汉语当成一个简单的识字工具。 “现在要改变这种‘语文仅仅是工具’的观点,”艾跃进建议,大学语文教学要在中学语文课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各种文体的写作能力,而且无论中学还是大学,学校语文教学都要着力于学生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使语文教育成为贯穿教育全过程的一个环节。 艾跃进说,语文是非常有用的,能够丰富一辈子的人生世界。因此,语文教学最好的效果是要让学生达到两个自豪:对中国文化的自豪,和对自己能力的自豪。因为自己除了所学专业外,具备了更为全面的个人素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