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风水”课进大学课堂引发争议
    2008-10-29    本报记者:李鹏翔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堂高校开设的“建筑与风水”选修课,在教育界,甚至建筑和房地产界引发争论。

“风水学”进课堂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本学期开设“建筑与风水”课,吸引130名学生报名选修。
  在学校教务处印发的选修课简介上,这门课的介绍为:风水学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与风水”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统筹考虑的学问。
  100多名学生的选修令城建学院青年教师马威感到有些意外。选修学生除城建学院的30名学生外,其他多来自非建筑专业。而学校的选修课规模一般是50名至60名学生。
  马威老师在讲授“国家都城的选址与兴旺之间的关系”时,有不少非选修学生来旁听。而学校另一门选修课“武汉人文地理”竟无人选修。
  面对“你是在宣讲科学还是在宣讲迷信”的质疑,马威表示,自己一直回避直接回答这样的问题。“80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兴趣,但缺乏引导,自己开课旨在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刚听说这门课时,还认为是在宣扬迷信。”该校建筑学专业大四学生小高说,听了一次课后发现,讲课内容有些道理,比如建房时考虑“朝向”等问题,这实际上是考虑房子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我觉得这不算迷信。”
  有学生听完课后提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将“风水”与“财富、利弊以及健康”联系起来,他们对房子的选址和装饰相当讲究,这些没什么科学依据。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认为,建筑风水究竟是科学还是迷信,在学术界还没有清晰的界定。不过,在社会主流人群不认同“风水”是科学的情况下,高校开设此课应持谨慎态度。
  不少大学生选修这门课,只是觉得好奇或有趣。
  一位长期从事房地产的企业家表示,其实圈里很多人讲“风水”这套东西,让高素质的大学生接触这些传统的东西,有兴趣的甚至可以进一步研究。

迷信还是科学?

  “风水课”争议不断,但不少学生对“风水课”仍表现出较大兴趣。三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四学生朱博林称,“如果我们学校开设这门选修课,我会去听,很多同学也会去听”。
  武汉某大学一位学报主编认为,长期以来,由于风水传播渠道及实施形式与测字算命等相混,在人们心目中,风水文化等同迷信,这样的认识会让不少人对这门课充满怀疑。
  中国地质大学教师刘义昆认为,“建筑与风水”选修课引发争议,关键是“风水”二字,若把课程名称改为“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就不会有争议了。在他看来,“风水”进课堂不可怕,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大学里不会有迷信。
  也有教师认为,如果为了“避讳”把“建筑与风水”改为“人居环境研究”之类,虽能避免争议,但只能证明此争议是个伪命题。与其让“风水”由于人们心照不宣的秘密操作而泥沙俱下,不如放在课堂上公开探讨,以“去芜存菁”。
  “我很高兴终于有高校开设‘风水课’,且学生还比较感兴趣。”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郭和平表示,从城市规划到建筑选点,再到室内装饰布局,都会有风水的痕迹;研究风水,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风水”,取其科学的方面,剔除其迷信色彩。
  一位学生家长在获悉学校开设“风水课”后表示,“风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正常渠道告知学生什么叫“风水”,让学生能科学地看待“风水”,是有益的。

辨证看“风水学”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有关负责人表示,传承、研究、创新本身就是大学的使命之一。开设“建筑与风水”选修课,关键要对中国传统风水学思想进行扬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古代风水学中的合理成分而不是盲从,进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
  学校文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大三学生林松认为,由于“风水”神秘化,成了一些江湖术士行骗发财的工具。与其如此,不如把这个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进行研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稿件
· 海尔集团将携手央视网推出"爱心网络课堂" 2008-06-19
· 苏州京剧进课堂启动 2008-03-19
· “国粹京剧进课堂了” 2008-03-18
· 马蔚华:市场是投资者最好的课堂 2008-03-07
· “职业规划”何时进入中学课堂? 200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