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去世带走中国“集体主义电影”
    2008-10-22    作者:陈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谢晋导演以85岁高龄在故乡上虞去世,他在天堂里或许仍能听到摄影机咔咔的转动声;他走得那么“坚决”,不惜带走影响几代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电影”。
  谢晋当属上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奇才,他的佳作至今让上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人们津津乐道:单纯的《红色娘子军》、激昂的《女篮5号》、感人的《天云山传奇》、浪漫的《牧马人》、平实的《高山下的花环》、深沉的《芙蓉镇》……年届八旬的他仍然拍出《女足9号》、老骥伏枥克服巨大困难捧出浩繁的《鸦片战争》,去世前还在盘算着如何把小说《大人物》搬上银幕。
  “谢晋电影”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之一,身为导演的他始终在诉说特殊历史时期、特定时代环境之下民族家国的命运,反思极“左”背景下整整一代人的隐痛与伤痕;他将政治意识形态熟练地赋以强烈饱满的艺术形式,他像当时的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一样,一方面肩负高远的艺术理想,另一方面又囿于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不得不(或主动)贴近社会和集体;以今天的眼光审视,谢晋电影带有强烈的说教色彩与鲜明的“阶级立场”,这使他的电影很难像后来的“第四代”那样距离真正的现实主义更近些,谢晋电影应该是更能反映群体意识、社会思潮的“集体主义电影”,过于投入的“批判”色彩尽管如此真诚和结实,但也往往导致他的人物显得概念而简单,无可避免地削弱了艺术深度。
  但正如我们必须以历史的眼光评价当年的中国文化一样,对谢晋的感怀无法绕开历史。并不夸张地说,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以其充沛的精力、罕见的才情、巨大的热忱为电影注入了整整几代人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强烈情感,因此当年的观众(甚至今天的观众)总能为他镜头下的人物和情节深深感动,如《牧马人》中的许灵均,《芙蓉镇》里的胡玉音,《天云山传奇》中雪地上的艰难跋涉,《高山下的花环》中母亲的默默流泪……他对电影艺术的执著、对电影观念的创新也给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带来深远影响,那种仿佛先天具有的忧患意识更使“谢晋电影”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鲜明个案。
  如今,能像谢晋这样穷毕生之力反映一个时代精神的电影导演几乎绝迹了,他带走了人们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眷恋和深思,也带走了中国的“集体主义电影”。眼下的中国电影越来越注重个性与自我的表达、艺术与商业的嫁接,但当观众看到太多肤浅轻薄的三流电影以及没头没脑的商业大片,我们难免怀念“集体主义”时代创作者们的真诚与浪漫、虔敬与坚守,这,或许是今天很多导演们所不能比的吧。
  谢晋走了,愿他一路走好,天堂里应该有好酒,有摄影机,有他的观众,否则,这个拍不上电影的顽童和天才会将多么孤独!
  相关稿件
· 消费支招:如何看电影省钱? 2008-09-24
· 《湖景露台》登北美周末电影票房榜首 2008-09-24
· 金鸡百花电影节:平淡无奇 几多尴尬 2008-09-17
·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开幕在即 2008-08-27
· 投入不足创作乏力制约农村题材电影 200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