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音同“炯”)还没走,槑(音同“梅”)又来了……”“囧”和“槑”,这两个大多数中国人可能不会念的字在网络的BBS、个人博客、聊天对话中频频出现。 这些“怪字”在花样不断翻新的网络语言中并不稀奇,各种符号、数字、字母、字符被不断演绎成各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进入网络世界,并广为流传。而且,这种“创新”语言在不断向现实生活渗透。比如,运动品牌李宁就抓住了潮人们追逐时尚的心理,率先推出了“囧”字鞋,且销售火暴。
网络“外星语”层出不穷
“囧”和“槑”不是什么新发明,它们的原型出自古汉字。形似哭丧小脸的“囧”,读音同“炯”,在古汉字中的意思是光明,可在网络上,它的含义完全不同,同它的“长相”相匹配,“囧”的网络新含义是郁闷、无奈、伤心。同样的“精神”被延到“呆”“呆”组成的“槑”字,由于由两个“呆”字组成,“槑”被网民形象地用作很呆、很傻、很天真的意思。而在古汉语,“槑”的音、意及用法同“梅”字,和“呆”八竿子打不着。 “这次测验还差一分就及格了!真囧……”这样的表达在“90后”网民交流中常出现。 而且,诸如“囧”“槑”等流行符号已从网络延伸到现实中。在上海一所大学附近就有一家印着“囧”字招牌的奶茶店,赫然的“囧”让南来北往的人停下脚步。“这是什么字呀?”前来接孩子的家长一头雾水,但老板显然已达到了他吸引眼球的目的:“现在竞争激烈,要迎合学生们口味,当然要时尚一点。” 其实,互联网时代,得宠的不仅仅是这几个“古怪”的古形字,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介,逐渐形成自身独到的语言模式。“99,3Q古力I,I会努力D。”这句融合数字、字母和文字的话,没有一点“网络道行”较难“破译”。而对于一个熟识网络的网民,这句话的意思显而易见:“舅舅,谢谢你鼓励我,我会努力的。”直观、前卫的流行语受到网民追捧,“槑”(音“梅”)、“靐”(音“并”)等生僻字在网上“火”了一把。为破译中小学生日记和字条中的“火星文”和生僻字、异体字,不少家长还购买了《“火星文”翻译攻略》《网络语言大全》等书。
旧瓶装新酒 “热字”另类创新
网络流行“热字”,不能不说是一种“另类创新”,虽然从传统观念看,使用很不规范,但能在网上流行,说明有“奇妙”之处。“虽然同形不同音、不同意,但网友能找出这些古字,还颇有创新精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明洁说。从形来看,这些网络“新宠”和古汉字相同,但音、意差距甚远。在读音上,很多年轻人不再采用这些古字的古音。“槑怎么念?”——“呆呆”、“双呆”,一些学生直接看形读音。说到意,更大相径庭,确切地说,“槑”“囧”这些网络“新宠”和古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虽然看似相同,但实质截然不同。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所有语言情况的出现都存在一定的原因。”李明洁指出。古汉字千千万万,为何网络流行的却凤毛麟角?“囧”“槑”到底有何魅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非常象形。”李明洁说,以“囧”为例,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他很囧的时候,心情和表情都淋漓尽致地由这个字表达出来了。所以,与其说这些字是汉字,它们更像是些表意的符号,被新一代网民认可并广泛使用。“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字与网络语言本身的要求贴近。网络语言的两个主要特质是生动性和创新性。一方面,网络语言从整体上看比较生动活泼,力求拉开与主流表达习惯的差异,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网络用语力求创新、创意,用不同一般的表达方式体现出‘酷’和时尚。”李明洁说。 以现在网络流行的“火星文”为例,其最初形成就是网友为了缩短打字时间,在网上的非正式场合使用的更为方便的符号、方言甚至错别字。“酱很好啊!”(“酱”“这样”的合音)、“表这样做!”(“表”“不要”的合音)……渐渐地,网民发现这些表达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不乏创意,于是在网上这些“新语言”大行其道。同样,套取古字字形,创出新的用法,一方面,音、意、形达到和谐统一,使表达生动形象而不乏趣味;另一个方面,使网民拥有自己独特语言标志,形成自己的圈子,满足青少年网民追求非主流的心态。 “这些古字新用,从某种角度反映了汉语言文字作为音形意结合的文字,蕴藏着独特的魅力。”李明洁认为,“应当更多普及汉字知识,让更多年轻人对我们的民族文字感兴趣。”
让网络语言留在网络
在网友看来,这些汉字“古董”的现代化演进完全符合网络语言推陈出新的要求,是新型网络语言的好材料。但是,这样“创新”用字,会不会对现行的语言文字体系造成某种混乱呢? “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是什么字,后来问了我女儿才知道。”在外贸公司工作的张海燕说,今年她的女儿考上大学。“我们工作中,因为经常要订合同,所以不管是中文还是外文,都很注意规范,不然就可能引起麻烦,现在的小孩怎么可以这样随便用字?” 据了解,不少家长对网络上流行的这种古形字抱迟疑态度。“孩子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能力强,万一这些网络用语影响到他们平时的日常语言规范怎么办?”高二学生家长吴建伟担心。而且,由于一些学生习惯运用网络语言,以至于在考试作文中也通篇使用让改卷老师摸不着头脑的“火星文”。 “不必大惊小怪,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胡中行说,任何语言都是一个生命体,它不是静止不动的。如果哪一天一种语言开始停止推陈出新,那证明它已经“死”了,不再具有生命力。网络语言作为众多语言社区的一种,它的发展更新符合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无需多加忧虑。 至于这种“古字新用”“火星文”会流行多久?有关专家认为,根据互联网的规律,这些新兴语言文字模式不会太“长寿”。语言的发展有潮起潮落,网络语言作一种求新、求异的特殊语言更是要求日新月异。它们是否能继续“红”下去,甚至逐渐进入正式语言体系?专家坦言,为时尚早,过多的忧虑实为“杞人忧天”。 “从社会健康发展,语言多元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些古形字、火星文等网络用语的流行看做一种有趣的现象。”李明洁说,“从更深的层面看,它进一步反映了我们国家目前社会文化的开放。正是因为整个社会大环境开放了,人们的心态是自由的,不再受到这样那样的拘束,所以他们才会对语言的使用大胆创新。” “家长、教育工作者可以做的是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使用适当的语言。”李明洁说。在教学、考试以及一些正规社交场合必须采用规范化的语言,而在网络、与朋友交际中则无需太多苛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