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不足创作乏力制约农村题材电影
    2008-07-21    本报记者:郎秋红 常亦殊    来源:经济参考报

  电影是深受广大农村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方式,在农村和农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纵观近年来农村题材电影的发展,还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农村题材电影投入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题材电影如何走出困境?近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的《农村题材电影三十年及未来展望》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讨。

数量不少质量不高

  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农村题材电影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先后涌现出《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花好月圆》《五朵金花》等一大批经典电影,备受广大城乡观众喜爱,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随着电影艺术的繁荣和产业的发展,农村题材电影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呈现出勃勃生机。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到2008年6月底,我国共创作生产电影故事片4425部,其中农村题材影片438部,约占影片总量的10%。此外,还有农村实用科教片3707部,农村题材的电视电影故事片达104部。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一场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性变革,农村电影也受到了体制性、结构性的巨大冲击,曾一度陷入滑坡状态。为扶持农村题材故事片和科教片的创作生产,从1996年开始,国家建立了“影视互济电影精品专项资金”,从最初每年600万元增加到2003年以后的每年1500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对质量较好的影片,每部资助30万至80万元。国家政策的引导,有力地调动了农村题材电影创作的积极性,农村影片产量从过去每年不足5部增长到每年超过40部,其中,2006年产量达57部,2007年产量达68部。农村实用科教片的产量也从每年不足5部增长到每年超过30部。
  尽管近年来农村题材电影尽管数量有所增加,但是质量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在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举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群众最喜爱的农村题材电影”评选中,当选的10部影片仍以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拍摄的影片为主,2000年以后拍摄的影片观众鲜有印象。
  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认为,当前农村题材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农村电影虽然产量很多,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质量精致的作品还太少;二是创作视野狭窄,思想力量薄弱,导致作品缺少史诗品格;三是由于缺少生活积累,题材单一、雷同,作品虚假,多样化不够;四是投入不足、制作粗糙;五是表现手法陈旧、俗套。

投入不足 创作乏力

  长影集团董事长赵国光认为,造成农村题材电影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收回成本困难,以致无人愿拍。
  我国农村题材电影,就产业现状来说,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中国电影国内市场细分为四块,一是院线,二是央视电视频道,三是部队发行,四是光盘等版权的收入。没有500万元以上投入的影片,一般进不了院线。进不了院线的电影,电影频道收购一般60万元至80万元,光盘等版权可收入10万元左右,部队10万元左右。就是说,进不了院线的电影,收入只能在100万元左右。农村题材电影,如果拍胶片的电影,投入应在200万元以上。这就意味着有一半成本收不回来。如果拍数字电影,投入60万元至100万元,勉强收回成本。但是这种数字电影影响有限。如果电影频道收购稍一降价,这种数字电影也难以回本。
  著名农村题材电影导演于向远说,为了拍电影,他只能先拍电影剧,补充电影投入的不足。而且,拍完后进入没有宣传经费,很多电影进不了院线,很难收回成本。
  山西电影厂在过去的10年间拍摄了22部农村题材故事片,山西电影厂厂长李水合说,拍农村题材故事片风险很大,一部亏损还能维持,如果两三部亏损,电影厂就得垮掉。
  投入不足、成本难以回收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我国许多一流的剧作家和导演纷纷放弃了农村题材电影拍摄而转投电视剧制作。优秀人才流失、创作乏力使农村题材电影创作进一步陷入无钱投、无人拍的恶性循环。

突围关键在创新

  从近年来在农村和城市均取得成功的农村题材影片来看,农村题材电影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就必须要创新。
  首先是艺术上的创新。《花腰新娘》是近年来市场上反映较好的农村题材影片,张静初饰演的花腰新娘凤美被视为中国版的“野蛮女友”,该片在总体正剧风格的基础上大量融入了喜剧性手法和技巧,一方面不断给观众制造出“兴奋点”,另一方面快速推进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化解了正剧影片叙事节奏拖沓的毛病。而且,影片展现的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独特神奇的民族风情对大都市里的人来说具有很强的视听冲击力。影片在农村和城市都获得了一定的观众群。
  其次是投入机制上的创新。客观地说,农村题材电影,要在好莱坞电影、国产商业大片“围剿”的电影市场中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成功“突围”是想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对农村题材电影应该实行政策上的倾斜和优惠,使它们在产业化的大背景下也有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近日,长影集团以自身为依托设立了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并申请建立了一亿元额度的农村题材电影基金,试图破解农村题材电影投入的瓶颈。创作基地准备试行一套激励办法。比如:对于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农村题材影片,如果获得了好的社会效益(主要标准是国际国内的大奖),给予追加投资50万元至100万元。对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国内票房达到1000万元以上),追加投资50万元以上。对质量较好的影片,对项目经理本人给予激励。例如,聘为长影的制片经理,领取一至二年的工资。这种追加投资是不需回报的。这些办法,对社会投资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对于优秀影片回收成本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基地设立的基金不能搞净投入。基金要求保值,投入要回收。在目前农村电影产业投入产出还不能正常循环的情况下,如何使长影农村题材基金既能支持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又能保值,对长影来说仍需探索。
  第三是电影发行营销上的创新。农村题材影片也要树立市场化运作的理念,重视发行和营销。去年有一部影片《光荣的愤怒》,是一部非常好的农村题材影片,故事叙事生动,节奏明快,黑色幽默的类型明显,被视为“《疯狂的石头》的农村版”,影片体现出来的文化气息,完全是可以被城市人所接受的。可是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票房市场并不理想,从院线的角度来看,其主要的原因不是影片的问题,而是在营销推广上明显力不从心,选择了并不是非常合适的档期以及发行模式,最终没能获得应有的市场回。

  相关稿件
· 刘明康表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2008-07-21
·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2159亿元 2008-07-15
· 温州允许农村住宅抵押贷款惹争议 2008-07-14
· 温州允许农村住宅抵押贷款引发激烈争议 2008-07-14
· 湖南省:启动农村“民生价格”清理整顿 200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