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过后 中国电影用什么来支撑繁荣
    2007-11-07    本报记者:姚玉洁 郭奔胜 陈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刚刚落幕的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成为中国电影人的年度盛会。中国国产电影在近两年内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国人的观影热情已被唤醒,然而面对潜力无限的市场机遇,中国电影人真的准备好了吗?

中国式大片:喧嚣过后显拐点

  此前结束的第1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浓墨重彩力推国产新片展映,《我的左手》《八月一日》等影片主创人员纷纷到苏州为电影宣传造势,但清淡的电影票房,表明国产电影市场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乐观。
  2005年和2006年,是中国国产电影的“黄金岁月”和“盛宴”。中国电影人兴奋地宣布,国产电影不仅没有被进口大片击垮,反而连续两年票房超过进口大片,连续两年单片票房冠军均为“国字号”。
  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26.6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14.42亿元,占了55.03%的市场份额。在当年排名前10的影片中,国产片与进口片平分秋色,各占五部。
  国产片兴盛背后,“中国式大片”功不可没。2006年,三部商业大片《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总票房超过六亿元,接近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的1/4。
  然而,2007年以来,“中国式大片”开始淡出电影市场,国产影片表现波澜不惊。令人期待的几部重量级大片《集结号》《投名状》《长江七号》等,排到了年底贺岁档期,整个暑期黄金强档让位于进口大片。
  据南京金陵工人影城经理欧阳冲介绍,他们影院今年以来国产影片的票房表现并不如意,包括与港台合拍的影片在内,国产电影票房约占总票房三成左右。尽管年底国产大片云集,票房份额会大大增加,但要达到前两年的水平,并不乐观。
  “今年以来,我们影院的票房收入和观众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但国产影片没有分享到市场发展的蛋糕。”欧阳冲说。

超级商业大片的“挤出效应”

  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多位影人、学者表达了对中国电影“深度依赖”大片的发展模式表示担忧。尽管商业大片帮助国产电影市场份额攀升,但超级商业大片的自我复制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饶曙光认为,超级商业大片过度炒作、过度营销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透支了中国电影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原动力。他分析说,拍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钱,可以拍120部《疯狂的石头》。一年之中,平均一个月可以有10部花费与《疯狂的石头》近似的新电影问世。中国电影每年要是有20部《疯狂的石头》那样的影片,中国电影的市场格局将会发生变化,步入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
  超级大片对国产电影产生了明显的“挤出效应”。在2006年14.4亿元的国产片票房收入中,票房排名前10的10部电影就占了约8.5亿元,其余300多部新片的票房收入只有五亿多元。
  实际上,“古装+武打”的中国大片套路在北美票房已呈现审美疲劳。根据饶曙光提供的数据,《无极》的北美票房只有67万美元,《满城尽带黄金甲》在美国上映25天,总票房也只有435万美元。而当年《英雄》的北美票房是5370万美元,《十面埋伏》是1100万美元。

电影需求机遇期:放下架子 尊重观众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让无数电影人梦寐以求的大市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绍阳表示,中国电影已进入“需求机遇期”。2003年至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英国市场研究机构“荧屏文摘”与尼尔森调查公司联合研发的报告认为,到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达到7.2亿美元。与此相对应,根据普华永道《全球娱乐及媒介预测报告》,2005年至2010年美国的票房平均增长为4.3%。
  到现在,中国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比例仍然较低。2006年,从我国大中城市院线来看,全国观众总人次约为7250万人次,不足一个亿。其中国产片观众约为3420万人次,进口片观众为3830万人次。
  这样一小部分人到电影院看电影就创造了这么好的票房成绩,一旦更多人走进影院,中国电影业势必将创造奇迹。
  大片光环“消退”后的中国电影,用什么来支撑“牛市”?
  在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上,成龙的一番话或许揭示了电影的真谛。他说:“我是一个演员,我演了很多电影,我热爱电影。我希望能拍出人人看得懂、喜欢看的电影,不管是三岁小孩,还是80岁的老人。”
  对观众的诚意,或许正是目前大陆电影界缺失的东西。香港电影导演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吴思远在金鸡百花电影节香港经典电影回顾展上说:“香港电影一直以观众为主,娱乐观众,以广大观众的利益为前提。观众认可就是最好的奖项。”
  25岁的白领王海波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影院看电影,他说:“其实国产电影有不少贴近现实、关照心灵的优秀作品,如《疯狂的石头》《天狗》等,关键要让观众愉悦或者感动。观众心里有杆秤,忽视观众、忽悠观众的结果一定是被观众抛弃。”
  “一张八仙桌,四方都是客。”南京金陵工人影城经理欧阳冲说,从院线的角度来说,卖座的、赚钱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要支撑中国电影“牛市”,就必须让电影叫座。“主旋律”电影也好,超级大片也罢,前提就是要“好看”。“电影院就像百货公司,销售业绩不好的柜台就要撤柜。中国的电影人应该放下架子,尊重观众,尊重市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