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9-07 王欲鸣 任君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草是畜牧业的生命,草原就是牧民的‘财政’啊!”9月5日上午,72岁的老牧民武金山指着自家门前一片碧绿的草场说。他一句幽默的比喻,把前来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新牧区建设工作交流会的300多名与会人员都逗乐了。 家住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昂素嘎查(村)的武金山全家三口人,养殖牲畜200多头(只)。多年的实践中,他将自家2900亩草场按照牧草不同类型划分成八块轮牧小区,合理轮牧。每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将羊群放在寸草生长区;8月中旬至9月上旬,将羊群放在胡枝子等牧草生长区;9月上旬至次年3月,将羊群放在草籽多的灰条等牧草区域内,并对沙化区进行常年封闭。 在实施划区轮牧的同时,武金山还总结出一种独特的放牧方式——限时放牧。在他的牧场,山羊每天从上午10点放养到下午3点,放养五小时。绵羊每天上午10点放养到下午4点,放养六小时。其余时间都被圈在羊圈中。实施限时放牧,不仅有效保护了草场,也有助于羊只生长增膘,还可囤积农家肥。 武金山所在的鄂托克前旗地处毛乌素沙地,10年前草原沙化、退化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0%以上,自然草场的平均载畜量由过去每只绵羊单位10亩增加到30亩,每只羊的生产成本由18元增加到45元。2001年这个旗全面启动了禁牧、休牧、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工程,走上全新的生态畜牧业之路。2006年全旗畜牧业占一产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建成养殖小区300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85元。 “在我们这里,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草原了!”鄂托克前旗副旗长钟乌拉感慨地说。汽车行进在牧草生香的草原上,放眼望去,卷地绿浪一直涌向天际。鹅黄泛绿的藏锦鸡花,深蓝连片的马莲花,紫中透红的羊柴花,还有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竞相绽放。 “鄂托克草原的盛景是内蒙古西部草原的缩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赵存发说。他说,禁牧、轮牧、休牧政策实施以来,正在使内蒙古自治区走上一条绿、富和谐的生态畜牧业新路,草原植被大面积恢复,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可喜局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