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旅游:让人欢喜让人忧
    2007-09-05    本报记者:吕雪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青海湖畔的佛塔与“雪山云海”奇观相映成趣。
  本报记者:侯德强 摄

  在青海湖畔的环湖公路边,有一块推介青海湖景区的巨型形象广告牌,广告牌在显著位置错误地介绍青海湖居然是“藏羚羊的故乡”,而配图却是两只中华对角羚(学名普氏原羚),专业人士认为这是“驴头不对马嘴”的误导广告,出现在著名旅游景区让人贻笑大方。本报记者:侯德强 摄

  宛如一颗美丽的蓝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的青海湖,以其高原明珠的神秘风韵吸引着中外游客。数据显示,自去年青藏铁路开通以来,前来青海湖旅游的游客数量成倍递增。然而,这个4A级景区身陷的诸多尴尬,让慕名前来的游客几多欢喜几多忧:“不去青海湖遗憾终生,去了终生遗憾。”在为数不菲的游客眼中,青海湖旅游成为一场“遗憾游”。

最美湖泊难敌“圈地风”

  中国最美五大湖泊之首、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等。拥有着诸多桂冠的青海湖,以其碧水、蓝天,雪山、草原,万鸟云集、鱼翔湖底的绝美画卷构成了绮丽壮美的高原风光,令世人向往。
  然而,曾几何时青海湖畔刮起一股圈地风,五花八门的“风情园”、“帐房旅游”等设施拔地而起,纷纷打着“青海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招牌,招徕游客。远道而来的游客被搞得一头雾水:青海湖旅游的目的地究竟是哪里?
  青海湖151景区负责人董立志说:“不少前来青海湖旅游的游客被这些非正规的旅游点截流,之后感觉被欺骗了。每年的旅游旺季都不断有游客投诉说自己到青海湖旅游,却只到了青海湖边,而没有到青海湖景区。”
  在距离151景区大约10公里的青海湖渔场,记者遇到两位正在湖边散步、照相的北京游客,他们说,带他们来这里的朋友告诉他们去景区也是看看湖水,还不如来这儿好。况且这里只收20元的门票,比151便宜多了。

景区建设滞后难留人

  正如这两位北京游客所说,青海湖南岸包括渔场在内的这些“旅游点”之所以能生存,和景区门票价格不无关系,同时,景区建设滞后、可供游客参与的项目太少也是游客以为去不去151关系不大的重要原因。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青海湖这种水天一色的景色的确很独特,但是旅游配套设施太简单,服务意识也不强,感觉100元的门票很不值。”来自四川乐至的自驾游客人陈勇、蒋敏夫妇说。
  陈勇夫妇当天一早从西宁出发,来到青海湖151景区,只呆了不到半小时,就往回返了。他们说:“一路驾车来到景区,却发现除了湖水外再没有什么可看的,和在沿途看到的基本一样,想捎点纪念品回去也没有发现什么好买的。”
  近两年来,151景区的门票先后从20元涨到50元、100元。但景区建设虽屡有改观,但整体上仍处于低层次开发水平,接待能力、服务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升。景区内,漫长的湖岸线依然空空荡荡。购物一条街上,各种打着藏饰旗号的商店鳞次栉比,但很难找到能够代表青海湖特色的商品。
  “作为一名外地游客,来这里一是想看看这个中国最美丽的湖泊,二是想在湖上坐游船耍一下。但进了景区后,湖水在路上已经看过了,而要坐船呢,还得另外买船票。”一位北京游客不无抱怨地说。
  由于景区建设的滞后,游客在景区逗留的时间也很短。一位旅行社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青海湖太大了,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湖水),沿途也都可以看到,游客到了151景区,没有新鲜感。一个多小时足够了。”
  这种走马观花、快餐式旅游的结果就是,除了那一湖炫目的湖水外,游客对青海湖似乎别无印象,这难免让人心生遗憾。

何时不再抱着遗憾归

  事实上,青海湖旅游绝不是看看湖水、照照相那么简单。之所以给游客造成这样的印象,主要在于青海湖旅游开发中的诸多乱象。
  目前,青海湖南北两岸的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方面各自为政,开发风格不一,重复建设严重。海南宣称要打造“青海湖南岸景区”,海北则重点宣传北岸风光。目前已经形成的151、沙岛、鸟岛三个景区,近年来也是各唱各的调。而湖畔“割据式”的旅游开发,势必会对青海湖生态环境不利,景区内游客随手丢弃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让人忧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青海湖旅游开发中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也是让游客感到遗憾的一个重要因素。青海湖一带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途经之地,环湖周边有着许多历史遗址和民间故事。同时,青海湖还是藏族人民的“神湖”,每年都会有隆重的“祭海”活动,时常可以看到藏族群众围着青海湖“磕长头”,一路叩拜。 
  在采访中,不少游客和有关专家认为,青海湖的旅游资源举世无双,应该打造好这一旅游品牌,理顺管理体制,注重生态环保,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服务水平,真正实现“服务游人、共享文明”的理念,让到青海湖旅游的游客不再抱着遗憾归。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