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透视]机器人:给企业多少遐想
    2007-07-27    本报记者:张舵 吴思    来源:经济参考报

  随着全球制造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在各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机器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高技术,互联网、手机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大大推进了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步伐。近年来,在我国各种科技展会上露面的造型和功能不同的智能机器人愈来愈多,智能机器人融入人类生活的脚步正日益临近。

走出实验室概念

  近几年,中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批高水平智能机器人纷纷进入人们眼帘,比如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推出的“自主导航移动机器人”、上海大学研发的“导购机器人”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创造的“导游机器人”等等。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先进机器人研究中心李成荣教授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机器人研发水平已经居于世界前列,随着国家大力加强科技发展,提倡自主创新,机器人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社会,走入人们的生活。
  目前,中科院的智能机器人销量一年大概是10台-20台。“生产订单很大一部分来自各地省市的新建科技馆,如四川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和刚建成的新疆科技馆,还有一些科普展览。”正在李成荣办公室洽谈引进机器人的山西大同少儿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机器人是科技馆中最能吸引观众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引进几台智能机器人,把少年科普活动变得更加轻松。”
  据介绍,中国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整体上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在语音对话(人机对话)和仿人的卡通表情方面,则领先于国际水平。现在,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机器人已不再是实验室内的一个概念,其市场意义正在逐步放大,推动着机器人产业的形成。
  “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智能机器人还只适用于高端领域。例如,一个保姆机器人价格要在三万元以上,与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相比,机器人成本太高。不过,未来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出于保护隐私或心理上的要求,会逐渐开始选择保姆机器人。”李成荣说。

民营企业先走一步

  由于目前机器人的性价比不高,市场定位不准确,中国机器人的市场化还需时日,但是,中国一些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机器人的研发。
  “我们公司决定每年将至少投资200-300万元,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联合研发家用及专业使用机器人。”深圳纳伟仕科技公司董事长厉天福说,“同时,我们公司技术人员还将到北京与中科院的专家一起研发机器人,以获得技术领域的更大收获。”
  据悉,深圳纳伟仕公司已经和中科院签订了五年的一期的合同。该公司共投入1000万元,目标是开发仿真人、商用服务机器人等适合市场的智能机器人。这家靠做电子音频设备起家的上市公司,已经将机器人定位为公司10年后的发展重点。
  “目前,机器人研发的一些具体技术已为企业带来了经济回报,比如语音控制技术在语音点歌方面的应用。再如正在研发的网络版英语学习机——让英语初学者与机器练习发音和对话。另外,正在研发中的奥运福娃机器人也应用了该技术。”厉天福说,“我们在机器人研发领域做巨大投资,是因为看到10年后机器人必将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快速发展,但与日本、韩国机器人产业的市场化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与中国研发机器人队伍以科研院所为主不同,日本、韩国多是由汽车、电子等相关企业研发机器人,其研发技术与本行业发展相互推进,可直接带动经济利益的提高;另外,技术上的相近性,也有利于日韩企业研发机器人。在中国,只有像中石油这样的垄断行业才有实力研发机器人,而这类研发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回报,加上技术相关性弱,这成为中国机器人市场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对人类影响巨大

  国际机器人联盟的调查显示,2004年,全球个人机器人约有200万台,到2008年,还将有700万台机器人投入运行。日本机器人协会预测,到202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蛋糕”将达到每年500亿美元的规模。
  个人电脑普及革命的领军人物比尔·盖茨这样描述着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我们正站在时代的节点:一个崭新的产业即将崛起。机器人即将重复个人电脑崛起的道路。”
  李成荣告诉记者,毫无疑问,机器人产业是一个回报周期非常长的产业,甚至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清晰的市场切入点,但其对人类影响的深远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这就是为什么在没有看到明确的市场前景之前,发达国家仍旧不遗余力投入竞争的原因。“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艰苦比赛,尽管胜负只有在最后几秒才能确定。”李成荣说。

  相关稿件
· 江西房地产开发企业拖欠各项资金24亿余元 2007-07-27
· 工行国开行将加大对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 2007-07-27
· 创新成就企业梦想 2007-07-27
· 刘明康:开展小企业贷款建立完善六项机制 2007-07-27
· 张弘力:改进和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方式 200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