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回好心情 “感受式消费”渐行渐近
    2007-07-11    本报记者:呼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之时,人们却发现自己越发看中亲身经历和个人感受。终于,种类繁多的“感受式消费”满足了人们!

新华社 发

  “融化在丽江暖暖的阳光里,不经意回望中就可能看到雪山,你会觉得用平日的奔波辛劳换得此刻的闲适,一切都值得!”周末从北京经昆明转丽江的飞机上,杨慕“融化”在这样一段文字中。时下,都市里越来越多年轻或不再那么年轻、有钱或不那么有钱的人,纷纷开始舍得花时间、付钞票换得“感受”快乐。

“感受式消费”悄然流行

  怀着对丽江无比闲散的“烤太阳”和窗前一米阳光的留恋,周末两天的懒人生活之后,杨慕的周一不再是黑色的——因为她知道只有此刻的用心、用功工作,才能有钱、有心情再去“烤太阳”。在这个26岁的小白领看来,与逛商场、超市付钱换来实实在在商品的感觉全然不同,“感受式消费”不拘形式、不一定破费,关键是换取愉悦身心的感受。
  当人们从工作中得到了衣食住行的物质满足,获得了安全感、自我成就感等基本心理需求后,对个人感受的关注显得越发强烈。在对服装、背包、名表等有形的物质诱惑“敏感期”度过后,三五分钟的发呆、半小时的搏击跳跃、两小时的夜场电影,或是一下午“烤太阳”,无疑有利于身心健康,医学心理学博士张大生将“感受式消费”的悄然流行归纳为“回归与成熟”。
  下班后去做瑜伽、打球,练习搏击;走出城市到森林中野营、漂流,和朋友相约去做按摩;看夜场电影,然后徒步回家;带本闲书到茶吧泡上一下午;投资大笔“银子”到摄影活动中……张大生说,因为不同职业、年龄群体的心理需求差异性巨大,“感受式消费”难以精确定义,但形式因此更加灵活。就像一句颇为流行的广告“选你所爱,爱你所选”,“感受式消费”图的就是个心情舒畅。

最重要的是换回好心情

  打球,打完篮球打网球,远离妻儿在哈尔滨工作的杨泽不加班、不开会的傍晚、周末多数泡在大学的体育馆里。“在体育馆里租下场地,请同事和几个学生朋友打篮球,就是喜欢和年轻人较量一下的感觉!”被儿子叫做“打球羊爸爸”的他,不仅请教练、租场地学会了网球,还在这个有着“冰城”美誉的城市爱上了滑雪。在他看来,“虽然打球、滑雪都花费不菲,但想家的时候,运动总能带给我全心投入工作的动力!”
  “花上两块钱坐船就能去松花江上的江心岛,五元租把太阳伞。光脚在晒得发烫的沙滩上走走,再回到阳伞下,看孩子放风筝、看老人钓鱼,或者什么也不看就在这‘孤岛’的微风中看小说……谁说晒太阳非得花上千元去丽江、去海南,小百姓也能有属于自己的轻松周末!”在哈尔滨一家外资超市负责食品部销售的杜晨兵说。

发展尚待时日

  “无论叫‘感受式消费’又或‘体验消费’,都体现出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哈尔滨万达国际电影城总经理张春年说,“看到书店里排坐在角落、楼梯上看书的年轻人,我欣慰有人在这种纷乱的都市里能静心读书;在万达这类多厅影院里,看到男女老少选择好喜欢的影片结伴或是独自走进放映厅,听掌声雷动或是哄堂大笑……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知音,这感受很奇妙!”
  张春年告诉记者,有顾客在我们的留言簿上写道:“多少年了,守在家里看电视、看碟,已经淡忘了小时候看电影的那种快乐,电视升级了、音响‘发烧’了,快乐却没更多。重回影院,尽管在黑暗中,但你知道有那么多同你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不是很幸福的事吗?”
  杨慕的话也道出了许多人的感受,“没有什么可以替代身临其境的感受,当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之时,我们却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中亲身经历和个人感受。终于,种类繁多的‘感受式消费’满足了我们!”
  对此,黑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王永生介绍说,目前,我国“感受式消费”主要体现为四种形式。其中包括,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环境转换式“感受式消费”;表现为自驾车、自行车、球类运动、徒步、漂流等活动的体育休闲;在城市中商业、娱乐休闲场所中的调整式休闲;以观影、看话剧、观看文艺演出为内容的文化产业休闲。
  王永生认为,伴随消费条件、环境和心理需求的提升,重视感受和体验的消费方式正在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事实上,“感受式消费”侧重转换环境,求得休闲、体验乃至彻底放松。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感受式消费”模式,我国一些城市虽已起步但仍显不够完备。比如,日本一些著名的商业中心在周末就会将平日车来车往的马路暂时变成步行街,人们坐在休闲椅上静静地看街景也是种别样的放松。

  相关稿件
· 生活七日 精彩点评[2007-07-11] 2007-07-11
· 佳康尔通过生活饮用水新国标全项检测 2007-07-09
· 英特尔获“影响中国生活方式10大品牌”称号 2007-07-06
· 美国研究发现:健康生活习惯 中年养成不晚 2007-07-04
· 智能通信技术将改变人们未来生活 200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