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83岁高龄,但郭泰运老人每天上午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去河南省开封市博物馆,指导徒弟们制作木版年画,“带徒弟要口传心授,一点不能放松。” 获悉自己被文化部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郭泰运老人更觉自己责任重大。他目前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新收的四位美术系大学生徒弟尽快掌握木版年画制作工艺,重新把木版年画推向市场;二是把自己掌握的植物和矿物颜色的制作方法传授给他们。 “我都80多岁了,这绝活再不传,眼看真要绝迹了,”他说,“大学生有知识,眼界宽,学东西快,但学习传统手工的东西需要悟性,全凭眼力看和经验去斟酌。” 几乎与雕版印刷术同时诞生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它采用镂版手工水色套印,在画法上继承了汉唐壁画的传统,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内容取材于中国历史戏剧、演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所用的颜料为植物、矿物炮制,被称为“世界绝活”。 从艺整整70年的郭泰运老人亲历了木版年画的兴衰与发展。他的作品曾在北京、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收藏。他先后赴新加坡、美国举办专题展览、表演,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称号。 “现在年画的情况一天好似一天,”郭泰运说,“一名港商投资40多万元在开封市博物馆成立了年画工作室,有11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年画的整理和传统工艺的恢复工作,传统的手工木版年画有望通过礼品的渠道进入海外市场。” 让郭泰运感到忧心的是,社会各界谈到保护传统的多,实际的行动太少,特别是一些打着恢复传统旗号的人,其实是在破坏传统、误导民众。“希望我们在保护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工艺时,不再是走马观花、急于求成,保护传统需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郭泰运老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