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明
摄 |
在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当充斥于电视银屏上的家庭纠葛、清宫历史只带给人审美疲劳时,大批年轻白领和在校学生逐渐将目光转向海外,瞩目于以网络为主载体的舶来文化符号——美剧。2007年,美剧在中国已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流行风潮。
美剧不仅仅是流行的视听读物
“现在周围的人都在看《越狱》,在单位里你要是不知道迈克尔·斯科菲尔德是谁,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吉林省长春市某外企白领吴峤晗对记者感叹。正如她所讲,《越狱》是如今在我国最受欢迎的美剧之一。在2006年“谷歌”的年度十大搜索词汇上,《越狱》排在第四位,而同样颇具人气的美剧《迷失》亦跻身前八。
如今,在中国日益流行的美剧不仅拥趸数目暴涨,更造就出了“追看族”这一新兴网媒受众群:他们的电脑时常是24小时不关机,BT、迅雷等下载工具中总是同时下载着多部剧集,他们甚至将手机铃音、彩铃设置成正在追看的剧目的主题曲……
郑州大学本科生黄剑是一名标准的“追看族”,他曾告诉记者,每周二是他最期待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反恐24小时》《英雄》等剧将同时在美国播出新的剧集。“虽然有13个小时的时差,但却能以接近同步的方式看到美国目前最流行的剧集,还有比这更让人兴奋的吗?”他说。
剧情类的《越狱》《迷失》《犯罪现场调查》,喜剧类的《丑女贝蒂》《疯狂主妇》《人人都爱雷蒙德》,真人秀类的《美国偶像》《急速前进》《飞黄腾达》……如今的美剧在中国已不仅仅是视听读物,更是渗透至职场、聚会、论坛、杂志、MSN等领域,成为人们重要的谈资。
美剧缘何成为流行文化的新宠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剧曾以引进的方式数度活跃于中国的电视银屏,《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神探亨特》《成长的烦恼》几乎成了一代人成长的代名词,而后随着文化血脉更近的港台剧、日剧的引入以及国产剧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崛起,美剧在中国进入不温不火状态,韩剧更是在最近十年唱上了“主角”。但随着《六人行》《兄弟连》等剧的“漂洋过海”,美剧又逐渐开始占据白领、高校等受众的娱乐生活舞台。
美剧缘何重新窜红?从表层分析,其性价比首先是国产剧甚至韩剧都无法比拟的。其次,美剧无论在人物情节设置还是拍摄手法上都有其独到之处,以《越狱》为例,短短45分钟的一集常常包含大量的信息,处处设置的伏笔最终往往导致峰回路转的意外结局,无尽的悬念令人欲罢不能。
偏爱《犯罪现场调查》的东北师范大学学生叶小蕾说:“看肥皂剧就是为了消遣,但是,能把肥皂的东西拍的不那么肥皂正是美剧的过人之处。美剧比韩剧节奏更紧凑,饱含温情又不像韩剧那么矫情,主题上也更人性化、自由化、理想化,不受欢迎才怪。”
“大众是需要娱乐的。”吉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马大勇指出,进入21世纪,大众文化开始回归娱乐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辐射和延伸——这是美剧流行的原动力。他说:“美国的影像产业一直在把各种元素带到全世界,以满足大众求新和探奇的欲望,像《星球大战》中浩瀚的太空对决、《魔戒》中奇幻的中土世界、《六人行》中美国式的青年生活,都填补了生活中某些娱乐文化的空白,人们可以从中各取所需。”
他还表示,“起于网络、兴于网络”的美剧与互联网的发展也不无关系。此外,白领、高校学生都具有一种从众心态,这也是如今美剧在这一群体中最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美剧为中国电视剧带来启示
“影视虽然都是属于传播式的文化符号,但是却能在人的内心深处产生最直接的影响。”马大勇说,美剧带给我们的不应仅仅是文化和娱乐的所需所求,更应为我国的电视剧产业带来一定的启示。
《越狱》制片人米歇尔曾指出,在美国电视行业里,收视率是王道,编剧是核心,边拍边播的形式使得每一集的收视率将直接决定下一集剧情的走势。
据了解,一部美剧的编剧很少是靠一个人单兵作战完成的,它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化的编剧团体,编剧们分工合作于每一集的横纵节点、主线辅线等多个层次,再形成有机整合——这种团队作业形成的作品往往令受众在酣畅淋漓的欣赏之余,还会感叹人类的智慧。
马大勇指出,由于收视率决定了剧情,因而编剧的工作往往还和新闻媒体的评论文章、广告商的意见、演员的薪水以及一部剧集的停播与否挂钩。显然,这不仅加强了剧组的团队意识、优化了编剧的人才结构,更提高了群体竞争意识,从而为优秀剧集的诞生“埋下伏笔”。
“从近两年流行的美剧来看,剧中人物要么是表现日常小人物充分贴近民生,要么是在非常环境下集智慧、信念、勇气于一身的角色,这些形象并非老套的‘高大全’式人物,而是注重人性的探索,令观众在欣赏时不自觉地产生‘带入感’,从而为产生共鸣的受众所推崇。”马大勇说。
在美国,各种类型的剧集都会有一个此消彼涨的过程,受众一旦对一种类型剧产生审美疲劳,便立即会有新类型剧以冷门的方式跟进。这一点,不像我们国内的持续化单一或逢热门题材一哄而上。美剧之所以按“季”(每年秋天到第二年初夏)播出,主要就是考虑到天气、室外活动、学校等观众们的收视作息习惯,从而收视率、经济效益尽可能地完成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