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隐藏青年”的生活,有人颇为羡慕,认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心灵能够得到足够的放松;但也有观点认为,“隐藏青年”缺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懂得珍惜和把握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是一种压抑内心需要的逃避表现。
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繁华的街头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当忙碌的人们发现连呼吸的空气都漂浮着焦躁时,一个被称为“隐藏青年”的群体浮出了水面。
活得像一张沙发
什么是“隐藏青年”?一个用繁体字记录的博客文章中对他们有着这样的一段描述:“他们不属于任何门派,也没有显著易辨的身份标识。在看待周围热血、躁动的同龄人时,他们说:‘这个城市里的疯子比流浪狗多。’对于自己,他们说:‘为什么不可以活得像一张沙发?’……” 与“隐藏青年”同时出现的还有一个词汇,叫“隐蔽青年”,据说是从日本流传而来的。“隐蔽青年”习惯于逃避工作和现实,憎恶办公室和人群,仅仅依靠上一代优越的经济条件或父母的接济过活;他们安静地待在家里,随心所欲写自己的字,拍自己的照片,画自己的画,做自己的音乐;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支持,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也很少出去旅行;他们渴望自由,认为正是隐蔽让自己得到了自由。 相比之下,“隐藏青年”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选择与世无争的生活,无须光鲜的名声和暴富的资产;他们讲究生活质量和工作乐趣,尽管不愿为了钱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但坚持自力更生;他们平静、低调而又随心所欲地活着,虽不富有、不张扬,但却怡然自得;他们认为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与物质多少无关。
不用高档化妆品 一样光彩照人
在深圳一家跨国公司任业务主管的Maggic不久前突然向朋友们宣布决定辞职去北京,在好友惊愕的目光中,她显得恬静而雀跃。Maggic告诉记者,她是在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日,并连续熬了五个通宵后做出的决定。“当我对着镜子,发现只有往脸上涂三层粉,抹两遍唇膏,并且打上最艳色号的腮红才能见人时,我决定告别这样的日子。” Maggic幻想着可以在古老的北京城找到一份可以付得起房租,应付得了基本生活的工作,但前提必须是:一个月最多只需要工作一周;有充裕的私人时间自由支配;每周可以和朋友们聚会、聊天、喝酒、吃饭;剩余的时间可以在北京四处乱逛,为喜爱的摄影寻求素材。 当朋友告诫她丢了这份薪酬优厚的工作可就用不起Dior的化妆品,穿不起Chanel的衣服时,她笑着说:“人的生活要求其实很有限,规律而闲暇的生活让我根本用不着去买昂贵的Dior,天天抹点大宝就能让我光彩照人,穿简单的棉布裙子反而让我感觉轻松自在。” 白领晓雯的收入本该让她有能力贷款购房,且晓雯的父母也表示愿意为她支付首付款,但晓雯却表示自己是个不愿承担贷款压力的人,所以始终没有考虑过买房。晓雯一直和同学合租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房租分摊下来每人每月1000元。这样,晓雯每个月都有闲钱和朋友聚餐泡吧,还能为自己添置一些衣服和高级化妆品,并去健身俱乐部上喜爱的瑜伽课。 “真正的生活不是看你拥有一间怎样的房子,而是拥有怎样的生活内容。月供让人很容易成为工作的机器,失去享受生活的能力,我不想成为房奴。”晓雯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很满意。 “坐出租车不环保,地铁太快了不人性化,我喜欢在公交车里看车窗外慢悠悠掠过的风景。”在一家网站做编辑的孙霞这样告诉记者。 周围的人都觉得孙霞现在从事的工作和她的学历及能力不吻合,当同班同学大多在各大报社或电视台任职时,孙霞这个当年新闻系有名的才女却选择了一家不甚知名的文学网站做编辑。这份工资不太高、每天只需两到四个小时的工作,使得孙霞通常在非高峰期时间出门,只坐公交车。
不该降低对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我认为应该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是个多元化社会,应该尊重不同的生活形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姜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在强大的生活压力下正在渐渐失去其生活的真正目的。“隐藏青年”通过调节劳动强度、压缩消费能力来追求安逸闲暇,躲避刺激紧张,是这一社会背景下的正常产物,同时他们形成这种生活观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是有关系的。 “我认为他们的生活状态很幸福,他们能够淡化各种生存手段,而为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去生活,我佩服他们有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勇气。至于对他们低估自己的能力、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的说法,我认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观都不一样,不能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到他们身上。” 对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则直言“这个群体见识幼稚,取向消极”。夏学銮认为,“隐藏青年”选择的生活是一种远离喧嚣、浮华的社会环境,寻求愉悦、放松自己,具有自恋倾向又带有小资情调的反现代行为。 “他们在物质消费越来越高的社会中能够保持一种俭朴的生活,把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值得欣赏的。但是,社会是一个网络,每个人都是接点,是相互依赖和影响的,他们这种消极避世的行为推卸了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体力充沛、生命力旺盛的青年时期,他们应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去,奋发有为,贡献社会。”夏学銮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果青年人都抱着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社会如何发展,我们的国家会成什么样子?”夏学銮表示,目前年轻人可能因为心态不成熟产生这种逆反心理,但还是希望他们不要置身于社会之外,做一个消极的看客,而应做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人降低自己的需求是可取的,但并不该降低对事业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