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受冲击 独生子女下一代跟谁姓?
    2007-04-06    本报记者:屈凌燕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日前审理了一件案子,一对小夫妻闹离婚对簿公堂,居然是为了女儿跟谁姓。
  婚姻法规定,子女姓氏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但在中国,子女随父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传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高峰期,他们的下一代出生后碰上了一个新难题:双方都是独苗苗,孩子到底跟谁姓?虽然这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但双方为此产生摩擦的并不在少数。
  “子随父姓”是否该革命?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很多男士对该问题持保守意见,觉得孩子随自己姓天经地义。
  在杭州某媒体工作的张先生穿着时尚,平时很“费厄波拉”(英文FAIR PLAY,意味公平竞赛),可是一听到“孩子跟谁姓”这个问题就成了保守派,“老祖宗几千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到了我这辈突然改了,总不大说得过去。”
  在传统观念里,家族的传承需要通过姓氏这一种形式,以前家里的子女多,还可以通过“协调”、“互补”使男女双方家长满意,至少每个家庭都能有孩子来继承自己的姓氏。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当上父母,孩子又只有一个,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就不容易了。 
  “既然现实情况是女人和男人一样工作赚钱、养家糊口,那么女人当然也有一样的权利,这才是公平。子随父姓这个老八股,该改改了。”身为公务员的周小姐再次谈到“公平”的问题,她表示,自己以后的结婚对象首先要经过这个问题的考验。
  那么,有没有办法将这种矛盾缓和?有没有两全之策可以让双方满意呢?不少人上网发帖求助,得到了很多网友颇有“创意”的回复。
  “父姓+母姓”——这样的解决方式被不少家庭接受。孩子仍然姓爸爸的姓,妈妈的姓紧随其后。这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既了却了长辈们的心愿,也表明了孩子是夫妇爱情的结晶。记者发现,如今小朋友起四个字作为名字的多了不少,可是一问前面两个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姓,而是自创的,例如余戴、陈林等。
  当然也有“重新组合式”。有的人别出心裁,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而是父母姓氏的组合体。例如丈夫姓李,妻子姓楼,两人在姓氏上都有个“木”字偏旁,于是把这两个“木”字偏旁合在一起当作儿子的姓氏。
  此外,也有人秉承“姓以稀为贵”。如果一方的姓在全国属大姓,如王、张、陈等,而另一方的姓氏非常少,那么就用少见的姓。有位姓游的网友,丈夫姓李,两人一致同意,孩子姓游,理由是“稀有姓氏近乎绝迹,需要大家保护”。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婚育年龄,新家庭将面临一些父辈没有经历的难题,这说明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形成的以男方家庭为主的传统观念正受到巨大冲击。
  相关稿件
· 在日本赏樱 2007-04-06
· REDA发布2008春夏系列面料 2007-04-06
· 新疆:城市沙漠游成旅游热点 2007-04-06
· 长春:前卫橱窗文化成时尚 2007-04-06
· 广西沿海地区:"渔家乐"成为休闲新宠 200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