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嘉德秋拍圆满结束 油画独领风骚
    2006-11-29    本报记者:陈红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晓刚 《生生息息之爱》 成交价385万元(本报资料照片)

    11月24日,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圆满结束,总成交4.47亿元,其中油画雕塑部分总成交1.15亿元人民币,与春季拍卖基本持平。从成交金额看,“中国油画及雕塑”和“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两个专场几乎平分秋色。
    “从整体上说,中国油画市场正朝着理性、成熟的方向发展。从买家构成来看,两个专场没有明显的划分,表明收藏群体更为广阔。”嘉德公司油画部艺术总监刘刚说,只要是重要的作品,都能够吸引大量的买家。如靳尚谊的《塔吉克姑娘》成交价385万元,陈丹青的《康巴汉子》成交价352万元,吴大羽的《无题》成交价192.5万元,潘世勋的《芒康牧民》成交价110万元。
    “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专场的推出得到了市场的认同。肖鲁的装置作品《对话》,被称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装置与行为相结合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重要的标志性作品之一,得到了收藏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最终以231万元成交,反映出了这类作品强大的影响力。
    此外,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在拍场上更受青睐。如张晓刚的《天安门》、《生生息息之爱》分别以577.5万元和385万元成交,王广义的《凝固的北方极地25号》以121万元成交。同时,在艺术创作上比较成熟,但是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也成绩不俗,如马刚的《超级虚拟秀》成交价85.8万元、凌健的《白毛女》成交价77万元、郑国谷的《猪脑控制电脑之六十二》成交价47.3万元。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逐渐成为学术研究、投资收藏、艺术市场的热门话题,特别是自今年以来,市场上当代艺术作品的数量猛增。当代艺术品市场是风险暗伏,还是势头强劲?专家认为,嘉德此次“中国当代艺术20年”专场,基本按照美术史的角度和轨迹设计,在作品征集上突破了“什么好卖就拍什么的”的观念。因此,在这种前提下取得的成绩,无疑是一个明确而积极的答案。专家同时提醒,面对当代艺术热潮,盲目乐观不可取,横加指责也并非理性的态度。
    据刘刚分析,从“八五新潮美术”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已走过风风雨雨20载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今天个性鲜明、生机盎然的当代艺术图景,同时,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国当代艺术也从开始时的学习借鉴,发展到逐步成熟的独立化意识思维,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和知名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术性比较强的作品要想得到广泛的认同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这部分作品恰恰是非常有潜力的。”刘刚表示,在整个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作品一定会经得起时间、历史和市场的多重考验。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