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航母扬帆远航
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2010-06-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西南产业发展能源效率服务中心主任:向红梅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中国兵装集团)、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数家军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龙头企业与西南产业发展能源效率服务中心联合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率先启动创建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的相关工作,是一个产业发展创新模式,在政、产、军、学、研和国际合作的形式下,旨在动员全社会、各阶层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自主创新,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的增长模式。

    国家战略的使命呼唤

    重庆的“314”总体部署,明确了重庆在西部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中国将建设一个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中国将努力开发低碳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在西部大开发中,重庆必须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重庆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又地处西南的枢纽位置,区位优势独特。重庆还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条件,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跨越式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是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12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2.8万亿元。
    这表明了一个泱泱大国为全人类的美好未来负责的决心,也吹响了中国节能减排攻坚战的号角。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刻转型和国际产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各国的竞争优势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定位,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如何担负起西部和长江上游的“窗口”、“龙头”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特殊使命,探索一条全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摆在每一个重庆人面前的亟待破解的命题。

    机遇赋予的战略抉择

    国家需要,民族希望,历史重托,赋予新重庆无限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重庆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当中,经济发展必然将对直辖市的环境资源带来空前的压力,但严重的挑战也赋予了重庆更多的历史机遇。而如何运用最优惠的国家政策和寻求一个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模式,探索一条适合重庆本地的科学发展之路,更是重庆市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必须承担的迫切任务。曾经创造了许多个工业制造“全国第一”的重庆人,注定会在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前,迈开豪迈的步伐,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重庆市有关领导表示,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目前已被国家确定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诚挚欢迎有实力的企业来渝投资兴业,同时也希望充分借助环保节能方面的先进理念,帮助重庆发展提档升级。
    重庆市有关领导强调,要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环境形势和经济形势,全力打好总量减排攻坚战,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促进重庆科学发展。争取国家相关政策,从长远规划上解决工业发展对重庆环境造成的影响。
战略发展的机遇:国家有关文件对重庆提出了新的定位、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将重庆改革发展提升到事关全国改革开放、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安全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层面;重庆作为中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内陆开放型经济城市的许多独特优势,将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球的制造基地。
    产业的机遇:为了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兴战略性产业,国家相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振兴规划,这对于重庆市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经济竞争制高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军工之都的机遇:有着“当代中国军工之都”美誉的重庆,一张“军工牌”,使国防科技工业成为重庆今后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的一个战略性极点。业内的军工企业希望在重庆开展军民结合创新试点,并设立“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城”。
    渝台经济的机遇:作为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对台经贸合作先行先试区,重庆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西三角经济区成为台商投资的第三个重点区域。重庆曾是历史重要政治舞台,如今血缘亲情、故土乡情仍然联系着重庆和台湾,成为渝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时代的呼唤——西南能效诞生

    为筹备成立西南经济区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发展中心,在重庆市委统战部门、民建重庆市委、亚泰清洁发展合作组织、海峡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发展中心、国内外节能环保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下,由数名民建会员牵头成立了一家非盈利性的公益组织——西南产业发展能源效率服务中心,旨在西南经济区域推动合作交流,整合美国、新加坡及海峡两岸的成功发展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速西南经济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根据共建西南经济区《应对气候变化信息发展中心》的发展战略,西南能效中心撰写了一份《关于设立重庆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建议方案》,“建议方案”中关于重庆环保装备制造基地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的建议意见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得到了重庆市相关部门的一致肯定与支持。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重庆大江工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重庆铁马工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冶赛迪等数家龙头企业与西南能效中心联合,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等数家科研院所和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军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融合政、产、军、学、研及国际合作联合率先在全国创立了国家节能环保绿色航母——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专题项目组,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成熟的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和新机制,完成了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发展规划讨论稿,为国家节能环保产业振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个范例。
    中国(重庆)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目标就是:以产业龙头带动,中小企业配套,多个生产集聚区集约发展的泛工业区;率先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并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崭新的增长模式的战略途径,通过打造国家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培育这一新兴战略产业,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实现重庆本地并带动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同时放眼全国,面向世界,促进我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政、产、军、学、研的合作模式

    为了共同打造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的重庆大江工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重庆铁马工业、国家机械工业环保产业发展中心、西南能效中心签订了合作意向书;以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为纽带,依托大江工业、铁马工业等龙头企业,联合后勤工程学院、国防科工委军工专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启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平台的建设工作;通过扶持大江工业、铁马工业等龙头企业成为大型优势环保企业集团,带动基地环保产业集群的发展。

    高屋建瓴的支撑模式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支撑体系:
    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以多个产业平台为依托,以企业集群带动生产集聚区快速发展。
    1、科技创新平台
    (1)国家节能环保工程研究中心 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后勤工程学院、中船重工海装风电等五个国家技术中心和重庆大学等高等院校科技研发体系,创建国家节能环保工程研究中心。
    (2)国家低碳研究中心 以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为龙头,联合英国威尔士低碳研究院、重庆大学、中冶赛迪等单位于2010年3月正式揭牌成立了重庆低碳研究中心。
    (3)军民双向技术转移平台 坚持“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原则,积极推动军用与民用领域技术的双向转移。依托重庆市科委,以西南能效中心为纽带,联合大江工业、铁马集团、长江电工等龙头企业,与后勤工程学院、国防科工委军工专用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单位启动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平台的建设工作。
    (4)建设以绿色设计为原型的创新设计平台 以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等生产性服务企业为纽带,研究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再制造工程的先进设计方法,开发以绿色设计为原型的创新设计平台,推动和促进节能环保装备的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市场支撑平台 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立足重庆市场,利用对西部地区的辐射作用,结合国内外需求,拓展市场空间,使重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可持续产品制造基地。
    (1)中国(西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 依托重庆市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建中国(西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
    (2)中国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以西南能效中心、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中国产业报协会、《节能赢天下》栏目等为发起单位,联合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中国国际环保事业发展促进会等行业协会、基地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中国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3)中国国际商会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 由机电控股集团、中船重工海装风电、中冶赛迪、川仪股份等单位发起设立,探索节能环保产业新型国际商业发展模式。
    (4)设立重庆碳交易所、中国(西部)再生资源交易中心 由重庆市政府牵头,联合重庆低碳研究中心、中国绿色再生资源、中国技术交易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基地龙头企业组建重庆碳交易所、中国(西部)再生资源交易中心。
    (5)建立产业媒体平台 依托中国产业报协会网、中国网视台组建网络发展联盟,联合中国能源报、重庆电视台《节能赢天下》栏目组、《重庆节能》杂志组建战略发展联盟,使之成为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对外宣传、推广、招商的强势媒体品牌。
3、公共服务平台 以信息化为基础,集合技术服务、投融资、物流、人才培养选聘、质量标准、产品检测、产权交易、政策法律服务、市场开拓等体系,构建基地公共服务平台。
    (1)建设国家节能环保(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以“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为标准,由西南能效中心牵头,依托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等认证机构、行业协会、共同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2)设立重庆市节能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国家节能环保标准化体系建设 由西南能效中心牵头,依托全国环境保护机械标分技术委员会等认证机构,联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筹备成立重庆市节能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已全面展开,重庆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已启动了成立委员会的相关程序。
    (3)建设国家节能环保技术信息数据库 依托全国绿色制造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庆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共建国家环保技术信息数据库,全力推进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4)建设交通部门(西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依托重庆三港四基地,以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发中心、重庆市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长安民生物流为主体,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建设交通部门(西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5)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体系 建立为特许经营模式服务的资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技术咨询和人才培训、节能环保理念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体系。

    循环经济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模式

    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模式:
    立足重庆,带动西部,辐射全国,拓展海外,放眼产业未来发展。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发展近期以满足重庆和西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长远以辐射和带动我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为目标。
    创建有利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和配套完善的优惠政策体系,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共建基地。
    以节能环保示范工程和首台套项目为依托,坚持政、产、军、学、研相结合,实现高起点推进、跨越式的发展,建设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集聚区。
    坚持大集团大品牌战略,引导一批军工企业和机械制造企业实现节能环保转型,扶持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发展一批节能环保领域内的生产型服务企业。
   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功能定位:
    打造中国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中心、出口基地;国家节能环保人才培训交流中心、技术研发中心、技术交易中心、产业金融中心;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实现标准化、国产化、现代化的示范区;发展成为以军民结合产业、国内外产业转移、总部经济为特色的示范基地。
    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的主要目标:
    建成国家区域性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平台、军用与民用领域技术的双向转移平台、市场支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五家以上军工企业成功实现转型,移植中关村节能环保产业联盟、浙江商会、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会、台湾拓璞产业研究所的先进技术和产品,进行产业转移,吸引500家以上优势节能环保企业入驻基地。
    争取到2016年培育五个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10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骨干企业,20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五个年产值超50亿元以上的节能环保服务企业,扶持一批具有“专、特、精、新”特色的中小配套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中国(重庆)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的产业发展重点:
    节能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特种环保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装备、工业及钢铁环保冶金装备、环境和节能监测仪器仪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成套装备及其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农村节能环保装备、节能环保关键部件和材料药剂等。

    大型企业集群成合力

    1、以中电投远达环保等企业为龙头,依托中国烟气脱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大气污染防治装备企业集群,突破行业发展技术瓶颈,解决产业共性特性关键技术问题,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扩大BOT模式的运营范围和规模。
    2、以大江工业、铁马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依托后勤工程学院国家救灾应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等的科研实力,联合配套企业共同组建特种环保装备企业集群,结合国家环境应急、安全应急特种装备的需求,搭建政产军学研一体化平台,大力开发应急救灾、安全(应急)科技产业,争取立项国家特种环保装备制造基地。
    3、以三峰卡万塔等企业为骨干,利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的固废处理技术优势,联合宏剑高联等配套企业共同组建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设备企业集群。积极实施《重庆市城市厨卫垃圾综合处置项目》、《重庆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程》、《沙坪坝区站西路大件生活垃圾混合破碎及分选工程》,将上述项目建成全国示范项目。
    4、以中船重工海装风电、长安集团、重庆机床集团等企业为龙头,依托国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床再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平台为技术支持,联合巴南区低碳产业园、嘉陵工业等骨干企业组建新能源、再制造等汽摩企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风电成套设备、机床与发动机等再制造技术装备,争取立项国家新能源、低碳产业、再制造示范基地,将重庆机床集团、九龙园区建成全国再制造示范企业及园区。
    5、以川仪股份等企业为龙头,依托仪表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联合配套企业共同组建监测及控制仪器仪表企业集群,大力发展环境监测和节能监测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等。
    6、以中天环保、广州华浩、中冶赛迪等企业为龙头,联合配套企业共同组建水污染防治装备企业集群,以重庆市城镇污水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为技术支持,结合库区生态环境、水演变及预警和重庆市石化、冶金和酿造等行业发展重点,组建水污染防治大型技术服务企业。
    7、以中国绿色再生资源、机电控股集团等企业为龙头,联合重庆七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共同组建重庆市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中心和绿色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争取立项国家区域性(西部)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基地、区域性报废汽车拆解示范中心和废旧家电拆解利用示范项目和“城市矿产(山)”示范基地。
    8、以中冶赛迪、机电控股集团为龙头,联合京海换热、智得热工等公司,以国家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人居环境工程研究中心、重庆低碳研究中心等平台为技术支持,加快工业、冶金、建筑、交通系统节能,建设涉及工程咨询、设计、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为一体的大型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企业。
    9、依托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会、台湾拓璞产业研究所等外埠组织的企业和技术产品资源优势,引进优势企业和先进技术产品落户重庆,服务于重庆节能环保事业。
    10、依托重庆电视台《节能赢天下》电视栏目打造面向全国的高端节能环保宣传平台,出版公开发行杂志及网站建设。栏目在重庆电视台播出以后,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收视率节节攀升,成为重庆市节能环保的重要宣传窗口。

    西南能效中心护航绿色航母

    在第九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五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新能源技术主题展的现场,西南能效中心展区内人流拥挤,西南能效的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亮相高交会,得到了参展企业的认同、支持与参与;公共服务平台与多个企业的技术、产品达成了合作协议,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也邀请西南能效中心率团考察,洽谈共同打造花园口经济区节能环保产业园的合作事宜。
    在重庆高交会西南能效中心展区签约现场,三个国内一流的节能环保技术产业项目正在签约、落户重庆,将对重庆市的技术产业升级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市场前景广阔……
    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基地成员企业、西南能效中心愿与立志于推动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企业、科研院所、有志之士携手合作,推动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共创中国节能环保产业辉煌的明天!

  相关稿件
· 环保部正抓紧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政策 2010-06-04
· 环保承诺竟是一纸空文? 2010-05-27
· 雷克萨斯油电混合车诠释环保新理念 2010-05-27
· 江西旅游景区将接受环保检查 2010-05-25
· 环保设备产业频获政策支持 201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