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体中心: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者
    2010-03-09    作者:方金兰 刘爱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2009年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也将于近期公布。有专家由此预测,以文化创意、体育休闲、影视娱乐等为代表的我国文化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具有50年历史的北京职工体育服务中心(简称北京工体中心)抓住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机遇,大胆创新,克服了“后奥运时代”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领军者。2009年,北京工体中心共组织大型活动60多场,实现经营收入达9948万元。

  变挑战为机遇 负重前行创辉煌

  北京工体中心成立于1959年,是隶属于北京市总工会的大型综合性体育事业单位。中心成立50年以来,积极创新、锐意改革,在持续创新与改革中发展并壮大成长为业界“巨人”。目前,该中心已经形成一个以体育、文化娱乐业为主的产业链,并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作为“体育巨人”,她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半个世纪以来的辉煌历史,为共和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然而近两年来,北京工体中心却面临着双重压力和冲击。
    首先是“后奥运时代”的竞争压力。北京奥运会之后,以“鸟巢”、“水立方”为代表的重量级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涌现,给北京工体中心为代表的老体育场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据了解,新场馆在投资建设期就对后奥运的运营做了充分的规划,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在北京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这些体育场馆进行了资源整合,整合后的奥运场馆区,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其资源优势、规模效应等方面的优势都更为突出。
    其次是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发端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2009年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整个国际金融经济环境持续恶化,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均带来严峻挑战。而身处我国体育巨人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区的北京工体中心,也受到严峻考验,许多经营项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困难和挑战摆在面前,怎么办?”北京工体中心主任赵宪科说,“一方面,我们审时度势,冷静分析,从困难中发现机遇;另一方面,我们立足创新制定战略规划,增加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寻求发展之路。”
    据赵宪科介绍,勇于创新是北京工体中心在多年来市场经济竞争中探索出来的战胜困难的法宝。因为隶属于工会系统,北京工体中心成为全国几十万个体育场馆中的特例即“体育系统编制”之外的体育场馆,因此在享受不到体育系统相关经费及政策扶持之下,较早迈上了市场化发展之路,而这也恰恰成就了她在业界的“巨人”地位。
    如果用市场化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眼光来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便会从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发展机遇。北京工体中心决策者看到,一方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而体育产业也是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文化产业;另一方面,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消费需求迅速增长,文化体育产业的市场潜力不断扩大,而这正是北京工体中心面临的发展机遇。
    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观念的转变,北京工体中心由此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开拓市场,立足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总体规划,北京工体中心在以赵宪科主任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拓展各项业务,经营工作逐渐好转。数据显示,北京工体中心在2009年共组织大型活动达到60多场,其中,足球和音乐会等优势项目的经营状况更是恢复至2008年奥运会之前的良好水平,全年经营收入达到9948万元。
    在“后奥运时代”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双重压力下,北京工体中心的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创新运管模式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在沉甸甸的成绩单的背后,包含着决策者心血和全体员工共同奋斗的汗水。北京工体中心的员工们在回顾和总结一年间的发展时,不约而同地把制定战略规划和运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据介绍,为科学谋划发展战略,2009年,北京工体中心组织中高层干部远赴上海、浙江等地“取经”,对从事体育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业及项目进行参观和考察。通过研究分析外省市的成功运营经验,结合自有资源及经营等实际情况,北京工体中心策划搭建一个资源一体化运营平台(经营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工体中心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协同效应。内部资源协同效应,可以发挥工体资源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从而实现对资源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北京工体中心还于2009年10月专门成立了战略规划小组,聘请专业机构为外脑,共同为工体制定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明确了今后10年是实现工体中心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工体中心由传统的事业单位转型为管理集团、从传统业务经营状态转向现代产业链和商业生态系统构建状态转变的过渡期。
    “面对后奥运时期经济危机带来的各方面压力和制约,工体中心启动战略规划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赵宪科说,“我们通过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为工体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好基础,真正把北京工体中心做强做大,实现崭新的跨越。”
    北京工体中心通过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围绕场馆运营及休闲体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主业,以创意时尚和休闲生活为区域产业特色,将北京工体逐步打造成具有持续、和谐、绿色、低碳为经济特征的全国一流的以运动、休闲、文化、商旅为一体的体育、文化产业园区。
    北京工体中心在统一的战略规划指导下,于2009年筹集资金和相关人员对体育场、体育馆、酒店及其它基建设施进行了必要的改造,以满足和适应工体中心新的经营工作。
    “北京工体中心的发展必须为工会事业服务、为广大职工服务,为北京创建世界城市服务。只有确立服务的理念,抓住服务工作的特色,才能创建‘工体’品牌,实现工会资产效能的最大化。”赵宪科主任介绍说,“正是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北京工体中心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大局确定未来一个时期内的经营和管理目标:转变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转变经营方式,从粗犷式经营模式向契约式经营模式迈进;转变观念,从优于现状的观念向市场竞争的观念转变。”

  谋划新战略 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0年1月7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有着50年光辉历史的北京工体中心550余名干部职工来说却是一个不寻常和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一个特殊的研讨会——“北京工体中心2010年度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体育场西侧二楼的会议室悄然召开。而这个会决定着北京工体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心干部职工们的前途命运。
    这是一个充满了民主气氛的研讨会,出席会议的北京工体中心中高层领导及相关专家学者20余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共同为北京工体中心的未来建言献策。
    这是一个主体词高度集中的研讨会,“创新”一词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与会代表和嘉宾回顾50年的发展历程后认为,北京工体中心就是在不断创新中一步步发展壮大,并成长为引人注目的“体育巨人”。然而,进入新时期,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蓄势待发的新形势下,北京工体中心又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出席研讨会的代表们认为,北京工体中心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寻求更大发展。
    据介绍,此次研讨会在回顾了北京工体中心2009年的艰难,总结了中心过去一年时间里取得的经营成绩的基础上,重点谋划未来发展,规划制定出该中心2010年及未来5年的工作方向和发展目标。
    首先,2010年,北京工体中心将立足工会事业,在管理好工会国有资产的基础上,为广大职工举办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同时,北京工体中心在新的一年里将适应工会事业发展形势的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绩效考核薪酬体系与部门机构改革工作,通过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和发展战略的创新,实现北京工体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
    谈及改革创新的内容和方向,赵宪科说:“面对原有机制约束自身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将以职工薪酬体系作为突破口,同时积极进行职能部门精简优化和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通过机制创新以实现职工劳动积极性及其劳动效率的提高,最终使北京工体中心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赵宪科主任表示,工体中心在2010年将进一步做好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家为其量身订制的职工薪酬体系即绩效考核体系工作。工体中心通过薪酬体系的实施,打破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和“大锅饭”为主要特征的薪酬体系,改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以岗位评价为主,结合绩效管理,建立以岗位价值和个人贡献为基础的薪酬体系。建立并完善薪酬制度,包括薪酬结构、薪酬额度、薪酬调整等,提高薪酬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和透明度。建立具有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具有良好激励作用的薪酬体系,吸引和激励有能力的人才,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工体业绩的提升。工体中心还针对能够激励各部门之间相互协同,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部门绩效考评体系。
    “如果说体育场和体育馆是北京工体中心成立之初就具有的优良资产,那么历经半个世纪的持续发展,更是积累了包括场馆、舞美、音响、广告及品牌等在内的更加丰富的社会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赵宪科雄心勃勃地说,“北京工体中心在做好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在加快运管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的前提下,推进体育场馆等核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稿件
· [观察家]创新是文化创意企业血脉 2009-03-06
· 北京百万人从事文化创意产业 2009-02-27
·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凸显 2008-12-26
· 文化创意博览会燃起"冬天里的一把火" 2008-12-22
· 文化创意产业:期待与资本共舞 2008-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