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创新孵化器发展之路
    2010-03-05    作者:宋旭阳 吴玉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科院院士赵凯、强伯勤指导工作

    团队合影

    生物技术创新平台

    生物制品中试平台

    在科技兴国发展战略指引下,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自1987年诞生以来发展迅猛,成效斐然。到2007年,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超过1000家,已经成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育高成长性创新企业及企业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是,我国的孵化器事业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后,特别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需要在理念、机制、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革命性的创新,也就是说孵化器理论基础需要从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局部优化环境到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建立一种高效的模式和机制方面的转变。
为了促进孵化器事业健康发展,使其在促进科技产业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今天,我们推出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希望他们的做法和经验能对我国众多科技孵化器有所启迪和借鉴。

    依托综合优势 建设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在当今世界已进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在全球不断掀起的科技进步浪潮中,作为尖端科技的生物产业领域的飞速发展尤为引人注目。近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高达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近10倍,生物产业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并成为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相关部委、各级政府及多家机构的支持下,于2003年9月建成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科技孵化平台,是面向生物医药领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的“孵化器”组织,是目前国内范围内设备设施齐全、功能布局合理、运转效率最高的专业性孵化器之一。
    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建设上,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从筹划到建设始终坚持高起点,以国际顶尖同行作为自己的着眼点和参照系,并努力使之超越。作为专业生物医药“孵化器”,他们始终坚持以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宗旨来开展工作,具有显著的技术服务优势。为此,他们斥巨资购置了200多台套先进的仪器设备,园内建设了符合GMP标准生物工程中试车间(已通过多个省市局的现场考核)、生物分子学实验室、药物合成与制剂实验室等多个开放性实验室,可以为医药企业、农业生物技术、化学制药企业及化工产品、食品、环保等多个项目提供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除此以外,生物医药园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该园地处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并且紧邻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56所,科研院所138个,1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茁壮成长。具有良好的人文资源优势,是举世瞩目的智力高度密集地区,具有科技人才密集、科技仪器密集、图书情报信息密集、科研成果密集的四大优势,是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创新的理想之地。
生物医药园自开园以来,吸引了众多的领域内高端人才来此创业,已有几十家创新型入园企业,园内已有四个国家新药完成临床前研究,获得临床批件。服务体系运营方面已累计为158家企业、9个国家新药提供专业服务。服务企业除北京外还有上海、天津、湖北、广东、海南、长春、江苏、河南、河北等省、市地区,专业技术服务不仅辐射全国,同时还走出国门,为美国化学分析试验室的300多个项目提供服务,在国际上为我国专业孵化器赢得了应有的声誉。

    科学发展是生物医药园 发展的强大动力

    面对国内孵化器已呈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以及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园区领导者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竞争,“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已是屡见不鲜的现象,落后就可能被淘汰出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要求得长足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要适应于时代的要求、适应于创新创业的需求、适应于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实现科学发展,舍此,别无选择。为此,园区领导者就事关生物医药园全局和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开园初期,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他们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实践,终于摸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中国孵化器发展之路——这就是孵化器运作的资本化、孵化器管理的科学化、孵化器服务的专业化和孵化器战略的品牌化。


   创新孵化器运营机制 激发孵化服务动力

    为了使生物医药园取得长足发展,园区领导就制约孵化器发展的桎梏大胆改革,彻底摆脱传统孵化器的经营模式,综观生物医药园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楚地看到它成功实现的三次嬗变。第一次嬗变:以新的机制和模式组建专业孵化器管理公司。2004年4月成立了北京中关村上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生物医药园的管理工作。这一重大举措在生物医药园的发展史上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在这一模式下,生物医药园的产权收益仍然归产权单位海淀创业园所有,服务收益归上地生物科技公司所有。产权收益与服务收益实现了初步分离,既保证了正常运营,又使孵化器管理公司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实践证明这一创新模式对于从事孵化器事业单位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借鉴价值。
    2005年4月,生物医药园迎来了在其发展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北京市科委授牌生物医药园“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为此生物医药园的平台建设正式启动。为了尽快把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起来,他们和三家专业公司合作进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和运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矛盾日益凸显,由于专业机构也有自己的业务,提供给在孵企业的服务有限,而在孵企业的需求又是多种多样的,当时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以满足在孵企业的需求,生物医药园对科技条件平台进行调整。一是将全部平台收回;二是对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平台服务功能进行新的规划;三是对服务模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单纯科技条件出租、共享的服务形式调整为包括人员培训、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委托试验、中试研究、联合开发以及质量控制研究等在内的多种服务模式。与此同时,上地生物科技发展公司对自身进行定位,就是公司不进行任何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发工作,从而确保全部条件用于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同时确保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调整,平台服务的模式适应了创新企业的需求,服务过程中企业的利益得到了保证,企业的知识产权得到了保护。这次成功的调整,使生物医药园的平台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服务企业数量由2005年的不足10家迅速提高到2008年的90余家。被服务企业遍及全国各地,真正形成了一个跨地域的专业服务平台,这是生物医药园经历的第二次嬗变。
    经过两次改革和嬗变,生物医药园的总体面貌和专业服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改观和提升,已经跃居我国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发展的前列。但生物医药园的领导者并没有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更没有却步不前。作为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生物医药园的领导者,将每一次改革的成功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前进。生物医药的领导者不仅具有很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且有很强的忧患意识,面对国内同行的迅速崛起和国际行业巨头的严峻挑战,他们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孵化器隐含的危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国际上是高风险、高投入、高效益的三高企业,但在国内还是一种国家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招商引资的手段,谈不上经营,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对财政政策的高度依赖,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的服务平台表面上运行良好,但这不是一种可以长期存在的模式,这是因为科技平台建设基本是在各级政府的资金扶持下完成的,平时的运营成本也依赖海淀创业园和相关部门的补贴。必须改变这种长期依赖政府和海淀创业园支持的被动局面,变“输血”为“造血”——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为此,生物医药园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一是坚持走市场化道路。2008年,生物医药园将运营模式调整为由上地生物发展公司出租金,租赁海淀创业园的场地和科技条件建设平台,利用平台服务实现创收;二是提升专业孵化能力。为此,生物医药园建立了平台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服务细节,使服务更加科学化和正规化。同时,创造性地利用品牌所掌握的客户资源,实现了科技平台的“扩容”。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生物医药园完成了在其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嬗变。

    创新孵化器运营模式 “创造”创新企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在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升级浪潮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环境下,在“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对接中,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深刻认识到,在传统孵化器服务理论基础上完成了三次改革嬗变后,生物医药园虽然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与服务得到全面提升,但对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重大创新产品和创新企业的出台的贡献仍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针对这种情况,生物医药园提出了变服务创新企业为创造创新企业的孵化器发展战略。根据国家相关研发机构控制着新药研发的前期,国内大型制药企业控制着新药生产与销售的下游的实际情况,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提出以介入式孵化的方式参与到新药创新产业链中,去续接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的空当,全面承担起国家经费支持的基础研究所不能顾及、市场化的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又不愿承担的新药研发中风险最高的应用开发阶段的工作。在这种模式下,中关村生物医药园通过吸纳新药物研究早期的成果,利用已经比较完善的科技条件平台、资本平台和咨询平台的协同作用,实现早期成果的初期筛选,实现成果与产业的顺利过渡,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生物医药领域重大创新产品出现、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的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如果说前三次改革嬗变是在传统孵化器理论基础上进行改良的话,是一次又一次“量”的积累,那么生物医药园的这次改革就是“质”的飞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蜕变”。前三次改革都是集中在如何更好地为创新企业提供服务,而这次改革完全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创新企业,创造更多的重大创新产品。
在这一框架下,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利用各级政府的支持政策初步建立起一个产业孵化基金、一支项目孵化队伍和一套比较完整的项目孵化管理体系,孵化的第一个项目已经成立了独立的创业公司,完成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创造”,第二个公司正在注册之中,孵化产品线上的其他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
    生物医药园在短短七年时间里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裂变”。作为高科技产业孵化器,积极构建创新环境,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在先进的人文环境中不断加大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力度,是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不断深入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并力求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等方面有新的建树,努力领先对手,不断超越自我,是生物医药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永葆生机的源泉。
    七年磨一剑,出鞘始见锋。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在短短七年时间里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为一个内有凝聚力、战斗力,外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而且跃居我国孵化器领域里的制高点,演绎着一个生物医药园飞速发展的现代传奇,从而激发起全体员工继续拼搏的激情。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极大地提升生物医药园的美誉度及广大客户对其品牌的忠诚度。实践将证明,生物医药园跨越式发展的成绩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生物医药园人谱写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光辉的历史,也在续写美好的未来。面对未来,园区的领导满怀信心,他表示,一定要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坚决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宏大的气魄、更加扎实的作风,在更高的起点上跨步前进,为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关稿件
·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向好 2009-04-03
· 科技部与天津加紧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创新园 2008-10-13
· 中俄日专家聚集哈尔滨研讨生物医药科学 2008-09-19
· 第四届中国国际生物医药发展峰会将举行 2008-09-11
· 联想控股8.7亿入主石药 5年50亿发展生物医药 200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