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10点40分。 内蒙古,呼和浩特,如意广场。
一个敦厚的年轻人在中国红的背景前,将手中的“祥云”火炬指向了圣火盆。瞬时,火焰升腾而起,辉映着所有在场的草原人的笑脸,展现了中国西部发展速度飞快的城市所有建设者的企盼和祝福。
正是这个年轻人,代表四万伊利员工,代表中国食品业第一次牵手奥运,让远离首都500多公里远的呼和浩特得以与奥运举办城市——北京携手同行。
这个年轻人就是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他身后有一个摇旗助威的方阵是所有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伊利。伊利人在参加奥运火炬传递的同时,也正在为生产奥运牛奶紧张忙碌着。
从三年前开始,到一个月后的北京奥运会,甚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许多外国朋友们更愿意称呼它:奥运会唯一乳制品赞助商。当一盒盒世界高品质的奥运牛奶摆放在所有国际政要、外国运动员、教练员的眼前时,他们将向记忆悠扬长调和茫茫草原一样,记住这个来自内蒙古的“中国符号”。
“中国符号”——唯一入选奥运的中国牛奶
2001年,当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坚定地吐出“北京”两个字时,期盼百年的奥运,终于选择了我们的祖国。
四年后的11月16日,在经过数轮的淘汰竞争之后,北京奥组委与伊利集团正式签约,宣布伊利成为北京2008年唯一一家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伊利与奥运的不解之缘从此而始。
在伊利之前,没有任何一家乳品企业可以位列奥运会赞助商行列,中国没有,世界也没有。“为什么是伊利?”曾经有许多人追问,在品牌林立的国际乳业巨头间,奥组委为什么偏偏选择了从内蒙古草原走出的这个中国品牌。
2005年7月,在奥运会赞助商竞争最激烈的阶段,奥组委决定对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来一次“突击检查”。而第一站,就选择了伊利。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国际奥组委和北京奥组委的一行人来到了伊利,敲开了了解这个企业的大门。
潘刚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三年前的每个细节:“公司的人让我马上回去,我说人家是来看伊利,又不是看我潘刚。客人既然主动来了,他们想看哪儿就看哪儿,最好能带他们把伊利从挤奶到发货的全过程都看一遍,让他们了解真正的伊利。”——果然,在奥组委一行人了解了真正的伊利时,他们不仅被伊利的产品品质所折服,也最终选择了伊利作为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
“品质狂人”打造中国军团“秘密武器”
所有中国人都在期待在北京奥运会上看到中国的运动员夺金摘银。中国运动员更期望在家门口捧回世界体育至高的荣誉以飨父老乡亲。但这一切不仅仅需要运动员良好的运动能力,更需要营养、技术开发等多个环节的完美配合。
亚洲人的“乳糖不耐”体质曾经困扰了许多运动员。在运动员的营养配餐中,牛奶是必须的饮品。但许多运动员却因为不能吸收乳糖不得不放弃这一重要的自然营养品。而伊利营养舒化奶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秘密武器。
这款产品,能有效分离牛奶中的乳糖等大营养分子,使不能自动分解乳糖的人群可以成功吸收牛奶中的营养,因而被誉为中国乳品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因而成为了适合吸收和补充能量的牛奶饮品,从而被长久地固定在中国“奥运军团”每日的营养餐谱中。
因为同样的理由,这款牛奶更在乳业大国荷兰召开的全球首届乳业大会上获得了“创新液态奶产品高度推荐奖”,这是中国乳制品第一次在国外获奖,实现了中国乳业创新的历史性突破。
而伊利的产品研发似乎自牵手奥运后迅速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推出伊利营养舒化奶的同年,伊利又推出了金典有机奶,打破了国内有机奶的空白,再次书写了中国乳业发展的契机。据了解,金典有机奶是按有机标准生产,并经第三方严格认证的“健康,天然”的奶制品,从奶源、种牛到工艺,无一不有着极高的要求。无疑,伊利金典有机奶是目前中国液态奶市场的“皇冠”。伊利金典有机奶和伊利营养舒化奶两大产品的诞生对中国乳制品市场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就在半个月前,伊利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样板工厂刚刚竣工投产。有专家立即宣称:真正可以与国际乳业巨头近身厮杀的中国乳品企业由此诞生。
“在乳业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始终关注研发,您不担心会失去市场的良机吗?您是否对品质过于偏执了?”总有人会这样问。而潘刚总是用两个词来回答:“品质”和“良心”。“伊利是中国乳业的领军者,我们奉行和坚持世界最高的乳品产品品质。所以无论怎样追求都不过分。只有不断研发,才能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这是一个中国乳业企业的责任,更是我们的良心!”
听到这样的答案后,伊利遂被媒体成为“品质狂人”。
让消费者天天喝到奥运牛奶
在全中国任何一家大中型规模的超市,都能看到伊利牛奶、酸奶、冷饮、奶酪等多系列产品陈列在货架上。据不完全统计,伊利旗下,至少有1000多个产品种类,是中国乳业中产品线最齐全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但对于素来对乳制品有极高要求的外国友人来说,总有人担心,中国的乳制品是否能够真正满足他们的需求。
“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含量,我想所有人都会追求最高标准。只要我们按照最高标准生产,一定可以满足所有外国友人的需要。”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但回忆起当初面对的压力时,潘刚却感慨颇多。“当时我们跟北京奥组委谈,乳制品能不能进入奥运会,能不能让所有的国外运动员、裁判员品尝到中国的乳制品,如果不进的话,国外很多人要喝牛奶,习惯吃乳制品,怎么办?如果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还让他们从国外运乳制品?这是对中国乳制品莫大的讽刺。”
但奥组委与人们的担心是一样的:千百年来,中国大多数人并没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而西方人长久以来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都很高。在国外发达国家中以法国为例,人均奶消费量是400多公斤/年,而我国在10年前的水平大概是1公斤/年左右,目前经过这么久的发展也才达到20余公斤/年。奥运会上,面对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裁判员以及游客,中国企业生产的奶品能不能达到他们的需求呢?
“超市里买到的奶就是能送给运动员们喝的奶。你们去尝尝,一定不比国外的差。”在2005年的那次突然造访中,接待奥组委的伊利工作人员曾经这样拍胸脯保证。
潘刚后来解释:“进入奥运会就等于迈入了世界高标准。能够跨入赞助商的门槛,说明伊利通过了国际上高标准的检验,也说明了我们伊利的产品品质符合国际标准。”伊利自取得奥运会赞助商资格之后,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门槛。“奥运会是一个契机,使我们从硬件到软件上都进行了一次升级。我们可以保证,普通人在超市里买到的奶就是我们供应给运动员们喝的奶。换句话说,奥运选手喝的牛奶,普通老百姓都能喝到。”
一场中国消费者都能享受到的乳品盛宴,也因此在我们身边拉开了序幕。
奥运火炬已经踏上了内蒙古草原的另一个城市。但草原书写的奥运传奇却远未停歇。
奥运来临,有很多企业都开始备战奥运。但也有不少企业,像伊利这样一如既往地继续着自己的责任之旅。每当有人问,“您的竞争对手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奥运隐性营销,您却始终投身公益。这不会使伊利错过什么吗?”当被这样问到的时候,潘刚都会豪放地笑着说:“我们欢迎所有对手的良性竞争!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于对手,而是来自于环境。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保持好自己的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