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推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部分宏观经济数字的强劲复苏,而全程护航“4万亿”投资的审计署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新一轮审计。 9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审计署正集中力量开展对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的贯彻实施情况的全面审计调查。” 截至目前,审计署已摸清了中央新增投资的计划下达、资金分配和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同时延伸审计了18个省(区、市)对中央新增投资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 刘家义介绍,针对支农资金、政府投资建设保障性住房等10项重点资金项目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京沪高速铁路等5个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或跟踪审计也在逐步推开。 据了解,这一审计工作已于9月初在全国铺开,预计将于10月底结束,有关情况将在审计结束之后按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布。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开信息,2008年四季度以来,中央新增投资已经分四批下达了3800亿元,而2009年底前应该到位的投资为5915亿。 “这一数字没有包括灾后重建支出。如果包括了灾后重建支出,就可以较为肯定地说,截至今年8月初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已下达了2/3以上。”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地方投资超过中央
中央“4万亿”方案公布伊始,审计署就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通知中明确规定,审计工作中要监督各地在扩内需、促发展、保增长的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违背中央方针政策的情况,要严肃监督和查处这“4万亿”投资中出现的铺张浪费、重大损失浪费以及其他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线索。 事实上,经济刺激方案的规模并不简单地等同于“4万亿”投资计划。该投资计划里由中央政府新增预算支出所承担的投资为1.18万亿,其中2009年底前总共支出5920亿(约为GDP的1.8%)。 除了定期公布的中央新增投资外,占有更大比重的地方政府投资规模很难估算。 “保守的估计,我们认为来自地方政府的经济刺激规模至少与中央政府一样大,即GDP的3%。这其中包括了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计划中由地方政府贡献的部分,也包括了地方政府自己计划的项目。”汪涛表示,“如果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新增投资,以及其他一些政府新增支出和税收减免加在一起,我们估计2009年全部政府经济刺激规模超过了GDP的6%。”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或直接借贷,因此融资主要是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或者与地方政府相关联的国有企业。但是这些融资平台的筹资力量毕竟有限。 今年5月7日,总额40亿元的2009年河北省政府债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该债券全天无成交。而同期上市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债券和陕西省政府债券,以及此后北京、上海等4地地方债也未能逃脱零成交的怪圈。 “我们认为资金中的大部分最终都来自于商业银行。尽管今年中央财政已经为地方财政承担了一些债务,但我们认为这笔资金(最多2000亿人民币)仅能够补偿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汪涛说。 刘家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银行贷款流向、中小企业融资等问题,也都是审计署的工作重点,具体情况将在审计结束之后向社会公布。
刺激力度“自然下降”
从近几个月逐渐向好的经济走势来看,“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不言而喻。对前期投入资金的审计,显然有助于防止刺激效果“打折扣”。 审计署今年4月发布的第一期审计公告表示,未发现新增投资用于“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也没有发现用于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 但与此同时,审计署也查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部分项目管理不够规范,项目进展没有完全达到预期要求等。 由于政府经济刺激政策资金的下达与银行贷款一样,前快后慢,因此有学者担心未来几个月经济活动会再次放缓。 “尽管资金的下达前快后慢,但资金的实际使用要更平稳些。并且,经济刺激的影响并不是即时发生的——考虑到时滞效应,前快后慢的资金下发正是为了保证经济刺激的效果在2009年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显现。”汪涛表示。 担心经济出现W型走势的学者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投资的拉动,从财政政策执行效果来看,3%的财政赤字相当于3%的GDP增长。但即便“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同样的财政支持力度所能支撑的经济增长率,在明年可能发生自然的下降。 经济学家樊纲也同意财政支持的“自然下降”说法,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他表示,即使明年财政赤字仍然是3%,它能支撑经济的增长大概是0.8%左右,如果要继续支撑3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就相当于财政赤字要达到5%~6%。 “我们认为2010年经济刺激相关的政府支出将不会少于今年,但经济刺激的效果无疑将会缩小。除非经济刺激支出的数额每年都翻一倍(这是几乎不可能的),否则经济刺激的效果将不可避免地减弱。”汪涛表示。 据她估计,政府的财政状况至少可以再支撑两年的经济刺激支出。即使包括对隐含的(地方)政府债务的估算,中国政府的负债水平仍然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别忘了,中国有相对较高的储蓄水平,不需要依靠国外资本来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汪涛提醒到。 “我们也不建议用这么大力度的财政赤字。”樊纲认为,不能忽视一些明年可能出现,而今年还不存在的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 据他分析,明年房地产投资会有明显的增长,企业投资及出口的好转,将部分替代政府投资的作用,支撑中国经济整体增长。 汪涛也认为,除了房地产投资和净出口,随着就业形势改善,明年居民消费的增长将有所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