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获悉,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投资管理人员管理的办法,要求基金公司应当合理调配公司资源,公平对待所管理的基金财产和其他受托资产,平等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和其他委托人的利益。 同时,监管部门将重点关注一年内基金经理变动较为频繁的公司,以防止公司的投资管理人员在短期内大量流失或者转换部门。
|
监管部门将重点关注一年内基金经理变动较为频繁的公司
资料图 | 基金经理变动再成焦点
今年以来,为了备战新业务,特别是专户理财业务的开闸,不少基金公司陆续对旗下的基金进行了相应的内部调整。而变动的对象大多是目前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 针对这一情况,不少投资者开始担忧,继去年跳槽私募基金后,专户理财业务的推出,会使得大批的明星基金经理转任专户理财部门,从而伤害了中小基民的利益。 对于上述担忧,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每当基金业出现新的产品创新时,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如当年开放式基金推出时,不少基金经理就由当时的封闭式基金转向开放式基金。事实证明,基金经理的变动并未给封闭式基金的业务造成明显的影响。 据记者对从Wind资讯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粗略统计,基金经理发生变动后,其所管理的基金业绩并不必然下降。从某一时段来看,业绩上升的基金数量要多于业绩下滑的基金数量。而对国外市场的研究也表明,基金经理对其基金业绩的贡献率仅占10%至15%。 “基金经理的变动,短期内可能会对基金业绩构成一定的影响,但投资者不能把基金经理变动等同于基金业绩下降。”某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事实上,基金经理个人的作用对于基金投资运作的影响十分有限。
基金经理个人作用被夸大
业内人士表示,从过去几年的市场情况和基金业绩表现来看,基金业绩与市场整体状况有直接关系。而每个基金公司均建立了相应的基金投资决策与执行、授权制度,某一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在基金的投资运作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流程和制度,基金经理必须遵守。”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同时,基金公司实行的是团队管理,每个基金经理背后都是同一个强大的投研平台在支持。 某合资基金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实际上,基金产品的设计和投资风格定位是影响基金产品业绩高低的重要因素。在产品设计和投资风格确定后,不管基金经理怎么变换,都必须严格依照规定进行。 “应该说,明星基金经理的个人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上述人士指出,这是基金公司在宣传中进行“造星运动”的直接结果。据了解,各大基金公司为了树立公司形象,增强号召力,热衷于培育明星基金经理,并向投资者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这使得不少投资者开始盲目迷信,崇拜某个基金经理。 业内人士指出,投资者应清楚地认识到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有限。同时,由于基金行业的高度市场化,人员的快速流动属于正常现象,完全不必过分担忧。 不过,基金经理的频繁流动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监管部门表示,强调基金管理公司应公平对待其管理的不同投资组合,确保各投资组合在获得投资信息、投资建议和实施投资决策方面享有公平的机会,其中就已经包括了人员配备公平性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