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产品“特许生产制”,蔬菜、五谷杂粮、调料、副食品等都将由固定厂家或农户“特许生产”。“我们想创立一个可以在河南甚至全国打响的蔬菜品牌!”这是河南教育学院几个创业大学生的远景规划。
“这小青菜咋卖?”“一块五,早上刚进的,新鲜得冒水哩!”12月初的一个上午,郑州马李庄的“咱地里”蔬菜超市里,郭高林麻利地把顾客挑好的菜放到电子秤上。
很多人想不到,这个动作利索的小伙子是个毕业刚半年的大学生,店里的员工全是他的同学。今年年底,第二家“咱地里”蔬菜超市连锁店就要开业了。郭高林说,他们想创立一个能够在河南甚至全国打响的蔬菜品牌。
平均学历最高的菜店
“我们店肯定是全郑州员工平均学历最高的蔬菜店。”郭高林开玩笑说,店里的收银员和杂工都是他的同学,最低学历也是专科。“咱地里”蔬菜自助店是河南教育学院2007级毕业生郭高林、姜茵、郭妍妍、王彦峰等人联合开办的,以郭高林的名义进行了工商注册。今年8月22日开业以来,店里每天的营业额已从几百元增加到1000多元。为了实现利润多元化,他们还加盟了双汇集团,经营双汇冷鲜肉。“这几个学生娃开的店可实在,秤也足。”经常来买菜的申大妈说,听说大学生开店卖菜,一开始大家只是看热闹,后来大家发现这儿的菜确实很干净,价格也实惠,回头客自然就多了。
从业余“练摊”到专职“卖菜”
“我上大二时就决心毕业后创业,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郭高林说,他的创业之路是从大三练摊卖衣服开始的。
大三暑假,他发现牧专附近的都市村庄流动人口多,消费层次也不高,摆摊卖衣服、杂货、小吃的很多。郭高林就批进服装,和女朋友姜茵摆起了地摊。“摆摊的时候,我发现旁边卖菜的生意挺好。我就琢磨为啥肉类已经有了品牌店,蔬菜还没有打得响的品牌?”郭高林说,那时候他就有了开蔬菜超市的心思。“以品牌蔬菜为主,兼营五谷杂粮、冷鲜肉等,附带一些副食。”经过一番市场调研,郭高林初步确定了品牌蔬菜超市的初步模式。他想和双汇一样,走品牌化经营、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郭高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学,几个人一拍即合。最终,大伙儿凑了5万多元作为启动资金。毕业后,很多同学还没找到工作,郭高林和同伴们已经成了“老板”。
8月22日,几个大学生办起的“咱地里”蔬菜自助店开张了。
创业不是“三分钟热度”
“大学生卖菜?他们肯定吃不了这个苦!”郭高林说,起初,大家对他们质疑最多的,就是他们创业是不是“三分钟热度”。
郭高林说,他们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每天早上5时,他和王彦峰都要爬出热被窝,顶着寒风,蹬三轮车到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每一根菜叶都要精挑细选,每一毛钱都要和人家讨价还价。”王彦峰说。
开业第一天,都不会用收款机;收过假钱,也丢过东西;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最忙,过了高峰期才能轮流吃饭。进入冬季,屋里既没暖气又没空调,因为要净菜、剁肉,还未入冬,几个人的手都冻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郭高林说,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马云的这句话很经典,他们一直都以此自勉。
创立自家品牌连锁经营
“我们的第二家店就要开业了。”郭高林说,第一家店开在都市村庄里,消费群的收入不高,菜贩、地摊等低端竞争者较多,特色不够鲜明。第二家店将设在收入水平较高的小区,经营将更具特色。
“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正规科学。”郭高林说,目前他们和小摊贩没什么本质区别,但再往前走就可以体现出大学生的素质优势。店里现有的蔬菜都是从批发市场进的,将来他们准备实行产品“特许生产制”,蔬菜、五谷杂粮、调料、副食品等都将由固定厂家或农户“特许生产”。
“我们想创立一个可以在河南甚至全国打响的蔬菜品牌!”郭高林说,河南是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大省,已经有了叫响全国的冷冻食品和肉类品牌,他希望河南的品牌蔬菜也能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