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由中央政府首次发布并统筹实施的古籍保护方案。《意见》中指出,当前我国古籍保护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加强古籍保护刻不容缓。记者了解到,由于目前尚未设立古籍保护专项财政拨款,作为我国古籍主要收藏方的各级公藏机构,所珍藏的数千万册珍贵古籍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处境濒危,值此“国际博物馆日”之际,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拨款,采取措施,保护和抢救古籍。 百年前的中国,中西文化大碰撞爆发出了中华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关于那一段异彩纷呈的历史,最详实的记述者就是民国书籍。然而,这个在我国古籍中年龄最短的小兄弟如今却已“未老先衰”。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张志清主任向《市场报》记者描述道:民国书已严重酸化,用手一碰,书上就是一个大口子;把书翻个篇儿,书页就折断脱落。如此下去,再过50年,民国书将会进入业内俗称的“遗体保护状态”,只能远观,完全碰不得了。
全国古籍保护拨款一年只有50万 每册不足2分钱
民国书籍之所以飞速酸化,源于近代造纸业完全摒弃了我国古代的手工造纸法,而采用西方的机械造纸术。西方机械纸中添加的机械磨木浆,直接导致了百年后的今天,民国书籍竟比明清古籍酸化严重。现在民国书的pH值已普遍达到了3,需要尽快用脱酸机进行脱酸处理。然而,在保护经费的制约下,大多数民国书只能被搁置一旁,继续酸化下去。 民国书并非特例。明清及更早古籍的虫蛀、霉变、鼠咬状况极其普遍。而我国各级公藏机构拥有的大多数古籍由于保护资金捉襟见肘,基本处于濒危状态。 据悉:古籍尚未被归入“文物”类别之中,因此文物保护资金不能用到古籍保护上;而各级图书馆,作为古籍的主要收藏机构,主要功用在文化和读者服务上,专款专用也就很难将经费拨置于古籍保护名下。 正是由于处在如此三不沾的地带,作为九成以上珍贵存世古籍的收藏者,我国各级公藏机构很难得到古籍保护经费。唯一的特例是国家图书馆,每年能获得50万元专项古籍保护资金拨款。然而这笔费用,分摊到3000万册馆藏古籍身上,一册不足2分钱,实在是杯水车薪!
古籍市场价值是天文数字
据了解:目前我国存世古籍的数量尚未统计完全,但其中,国家图书馆的珍贵古籍藏品最多,尤其是宋元刻本,可占到国家公藏机构同类藏品的90%。国家图书馆馆藏古籍的具体断代数量为:敦煌卷子1.6万件,宋元古籍3000部,明清古籍3000万部。其中,拥有名人题跋、补抄以及原刻本、官刻本等极其珍贵的古籍就有240万部。 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总经理、中国书店研究馆员彭振尧接受《市场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藏书只能用“国宝”一词来定位,由于过于昂贵很难进行估价。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敦煌卷子一尺基准价格为3万元,依照其是否头尾完整、是否有年款,依次向上加价。宋版书的一张散页市价为1万元人民币,一册书最低市值为20至30万元,近年来比较珍贵的宋元刻本一册冲破百万价位的情况并不少见。明刻本价值虽低于宋元版本但高于清刻本,但这两类版本中如有官刻、原刻并带名人题跋、补抄的书籍,一册价值也可达到数十万元之多。
每年需要1亿元保护经费和国家级实验室
业内专家呼吁:我国古籍保护的良性发展需要每年向全国至少投入1亿元的经费。与此同时,我国亟待建立古籍保护、修复的国家级实验室。而部分珍贵版本向上海等保护经费充足的城市合理流动,也是在现有条件下对古籍保护有利的举措。 据悉:大英图书馆的古籍保护、修复实验室拥有一支80多人的庞大修复工作者队伍;而日本图书馆的实验室里,由于拥有众多的尖端精密仪器,对古籍修补可以做到完全按照原材料去调配补洞纸张。 然而在我国,古籍收藏量高达大英博物馆数倍的国家图书馆,却仅有15人的修复队伍。我国图书馆界的现有仪器也基本谈不上精密,很多图书馆的设备尚停留于国外更新换代之前的阶段,与新技术可谓天壤之别。 张志清主任非常客观地指出:国家级实验室的建立只需要1000万元的投入,但还需要一个60至80人的专业保护、修复队伍。这其中,一半人员应进行具体的修复工作,另一半人员则进行基础试验研究、并制定修复标准。
向上海等富庶地区流动
而在现有情况下,由于各地图书馆的经费差异较大,版本向一些富庶地区、特别是向上海这种特别重视古籍保护、且经费充足地区进行交换流动,也可以弥补保护不足造成的损失。业内专家认为:个别版本丰富的公藏机构,例如国家图书馆,部分同一版本的古籍同时拥有五六部,可以拿出几部和其它图书馆进行交换,图书馆界的交换有利于现有条件下的古籍保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