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土地”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
    2007-04-19    记者:钟华林 通讯员:鲜青    来源:《经济日报》2007-04-19 10版
    按照“金土地”工程规划,四川省将在“十一五”期间整理1000万亩土地,新增耕地不少于100万亩。“金土地”工程让人们从土地整理中看到希望。图为四川省金堂县土地整理现场。   
    听说记者想看看自己的新房,刘素福兴奋地一边在衣襟角上擦手,一边引记者走上楼梯。屋内的陈设朴实简单,但刘素福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意。
    从二楼的窗口望去,远处山坡上的泥土还留着刚翻过的痕迹,那是刘家老房基复垦的田地。在去年初四川实施“金土地”工程项目入驻百胜村的时候,刘素福毅然决定放弃住了半辈子的老屋,搬到项目新建的村民社区。
   
    (一)
    在四川省邛崃市宝林镇百胜村,像刘素福一样选择住进新区的农民有130多户。村民社区有3种不同户型,共100余栋的崭新小楼排列成行,3条修竹掩映的水泥路穿越楼群。如果看不到远处平整的田地,几乎要令人忘记自己置身农村。
    百胜村,只是四川省“金土地”工程规划图上小小的一个点。四川省耕地禀赋条件和生产条件调查显示,除成都平原外,广大丘陵地区和盆周山区难如人意:耕地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三,在广大丘陵地区和成都平原区,人均耕地最少的不足0.5亩;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6%……
    问题不止于此。耕地土壤肥力下降趋势明显、综合生产条件较差、生产组织方式比较落后以及农业投入不足等,都是妨碍和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都指向同一目标———耕地。
    早在2004年6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大量调研首次提出实施“金土地”工程:摸清耕地家底,在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了解农作物种植结构、耕地产能产值现状及主要问题;实施整理工程,田土归并、平整土地、增厚土层、渠系配套、道路整修、生态建设、居住点适度集中等;因地制宜提出科学种植、规模开发、集约利用等推进农业产业化合理建议。与传统的土地开发整理相比,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金土地”工程,让人们从土地整理中看到希望。
    按照“金土地”规划,四川省将在“十一五”期间整理1000万亩土地,新增耕地不少于100万亩,实现全省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同期建设占地及灾害损毁的耕地损失。这项工程覆盖成都平原、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区部分区域的130个县,受惠人口800多万人。
    2004年试点,2005年全面展开,到去年,像刘素福一样受益于“金土地”工程的农民就有上百万;仅去年,全省整理土地103万亩,新增耕地就达13万多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2万亩。
    更为重要的是,借“金土地”这个支点发力,在成都等项目区顺利撬动了当地乡村的整体发展。
   
    (二)
    来到厨房,刘素福打开沼气灶烧水。
    “通了水电,我们就跟城里人的生活一样了。要不是搞‘金土地’工程,这房子肯定修不起来。”老刘介绍说,修房子花了5万多。其中“金土地”工程给了每人5500元的补贴,加上自己的积蓄基本够用。
    “以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土地专项资金为主,以各相关部门涉农资金为辅”———“金土地”工程在“政府主导、群众参与、项目运作、社会介入、科技支撑”的运作模式下,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
    “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对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的农民来说,这种生活所涵盖的意义显然不只是“住”这么简单。
    与刘素福比邻而居的许多村民打起了“做生意”的小算盘。一家杂货店已经开始营业,小小的店面里油盐酱醋烟酒糖茶一应俱全。不远处还有好几家店正装修。新区南边还留着一块水泥空地,三面围了石栏。邛崃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告诉记者,这是规划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后蔬菜粮食都可以就地买卖。”
    在一户人家的侧墙上,记者还看到一则关于环境卫生分片负责制的通知,除了各家门前的环境卫生由自家负责外,还引入物业管理模式。虽然正式迁入的居民不多,但社区的环境已经与常见的农村风格迥异。
    打破传统农村脏乱差的生活模式,建立崭新有序的生产生活秩序,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也能过上“城里人”一样整洁的生活。这是四川省依托“金土地”工程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
    从2005年至今,仅邛崃市实施并竣工验收的16个“金土地”项目共新建农村新型社区26个、聚居点17个,让4520户农户、共16800人实现了集中居住。
    集中居住模式不仅让农民享受起了“城市化”生活待遇,还刺激农村地区空白多年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帮助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
   
    (三)
    集土地整理、集中居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于一体的“金土地”工程,是对农村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全方位改造。 
    在邛崃市的33个“金土地”项目中,羊安、卧龙等乡镇起步较早。土地整理完成后,羊安镇汤营村村民在政府引导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随后,来龙、仁和、樊哙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又相继成立。农民既能就地打工,又能持股分红。如今,蔬菜、花卉等产业已经在汤营村形成了有力的经济支撑点,成为汤营农民增收致富的快速通道。
    新整出的土地为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引进业主又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条件。汤营村的成功,不仅得益于“金土地”工程提供的平台,更离不开政府在整理基础上对产业化的着力引导。
    “‘金土地’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邛崃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德金如此解释。
    无论选择公司+农户的股份制合作方式,还是山水田林路综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金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只有在整理好的土地上建立起现代农业的产业推动机制,金土地上才能真正流出金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则表述得更为具体:“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就算住了小洋楼还是一样受穷。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必须是促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
    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规划中,今年将全面推进“金土地”工程:完成土地整理100万亩,实现新增耕地10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0万亩。
  相关稿件
· 遮羞墙的“假象美学”建不出新农村 2007-04-19
· 甘肃首家农村合作银行成立 2007-04-18
· 如此“建设新农村” 2007-04-18
· 农村金融信息观念需要创新 2007-04-16
· 北京市六大新机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