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人在一起,这才是正道!”
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发展之路
    2010-07-19    作者:记者 施智梁/鸡西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鸡西分公司总经理孙若山(左二)在井下考问工人安全生产知识。(资料照片)

    鸡西分公司党委书记金岩(右二)在井下检查安全生产情况。(资料照片)

    “煤矿领导要轮流带班和工人同时下井升井!”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总经理孙若山在报纸上看到这句指示时不禁感慨万千。 
  这句话出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7月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当时温家宝总理正在部署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和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针对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的安全生产形势作了如下指示:“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和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全部职工都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过去的十年中,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早已坚定了在安全中抓生产效率的正确路子。公司领导下井已是常态,记者在采访中获知,现任总经理孙若山除了公出、开会外,95%以上的工作时间都在井下检查安全隐患。
  过去的十年对于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而言,同样是一条脱胎换骨而又不动声色的发展之路,鸡西分公司曾经在20世纪90年代末陷入困顿,下属一个煤矿有过连续66个月发不出工资的窘境。然而随着公司狠抓安全生产、确定了正确的公司发展战略后,鸡西分公司现在重新复兴。

  痛定思痛:不安全,无生产!

  安全生产“这本难念的经”不能只让少数领导“念”,也要大家都来“念”。
  在煤矿管不到边角末梢,就不是全面管理;管不好边角末梢,就不是真正管理。

  提起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的前身鸡西矿务局,人们既记得这是一家成立于1948年的老牌煤矿,同时又对该局下属的矿井在2002年发生的“6·2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印象深刻。这场事故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矿下身亡的煤企领导的最高级别纪录——矿业集团总经理、矿长当时全部牺牲于井下。 
  如何从事故的阴影下走出来?如何不再提心吊胆地处在困惑中?这就成了鸡西分公司领导层一个亟须解开的“多元方程式”。 
  为了解开这个“多元方程式”,鸡西分公司的领导者们把工作的重点调整到安全生产上,从严格安全管理上下狠手,从加强对员工安全培训上下工夫,从预防和控制特大事故上下猛药,把“一通三防”、揭煤、防突、运输提升、探放水等方面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用清晰思路摆布,用严格制度链接,用经济办法润滑,用严格检查维护,使安全生产这根链条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正常运转。 
  效果是明显的,2004年以来,鸡西分公司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鸡西分公司把安全生产观落实到几个具体的制度上,让每个员工都对安全生产有一个具化的印象。 
  挂“金牌”——是鸡西分公司安全管理的一项“特色制度”。记者在鸡西分公司调度室见到过一次颇有特色的质量标准化检查“抽签”:矿上的“抽签代表”抽签后,会拿到写有某某队的“签”。这“中签”的队就是当天要被检查的队组。公司机关有关部门的人员就会到“中签”的单位检查质量标准化工作。“抽签”是随机的,检查的情况都是真实的。 
  质量达标工作中有一项硬性规定:即每个矿每年必须召开一次质量达标工作现场会,否则,将被列为质量达标工作最差单位。分公司规定了静态达标与动态达标相结合方式进行检查验收办法,即由每月一天达标,上升为天天达标,严格控制和减少了生产过程中隐患的发生。
  此外,分公司有一套执行多年的《矿井质量标准化检查定级和奖罚办法》,严格按照推进内容和项目,分专业、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把质量标准化建设与安全奖金挂钩,增强了各矿自我达标、主动达标、按标准达标的积极性。采取典型引路和专项治理相结合、动静态达标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力推进了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升了矿井安全质量。2008年,这个公司12个矿通过了龙煤集团质量标准化验收,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水平,获得了龙煤集团唯一一个“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先进分公司”荣誉称号。
  孙若山告诉记者,安全生产“这本难念的经”不能只让少数领导“念”,也要大家都来“念”。在抓质量达标的同时,这个分公司还注重抓“人的达标”,加强了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据孙若山的秘书小史透露,孙若山一个月要下井20次,他常常说:“和工人在一起,在安全中抓生产效率,这才是正道!” 
  7月3日,记者陪同孙若山按例检查公司下属的城山煤矿,在距离地面600米的坑道里,遇到了几个安检员,让记者惊讶的是,孙若山像中学老师一般,让安检员拿出一本小册子,开始考问安检员:“瓦斯浓度超标时有哪些预兆?”“遇到顶板有淋水可能是由什么事故造成的?”一个个问题抛出去,安检员回答得丝毫不差。记者注意到小册子上列了数十个问题,都是安全生产的一些实践问题和答案。
  孙若山告诉记者,这项自2005年就开始实施的制度叫“必知必会”。
  记者注意到孙若山抽查完那几个矿工后,填了一份抽查考评表给城山煤矿的杨矿长,“这几个安检员回答得不错,按照制度会给他们每人50元的奖励。”杨矿长告诉记者,“这也使得矿工们背‘安全须知’的积极性大幅上升。” 
  记者发现,孙若山下井检查必带两支笔:一支是碳素笔,用作记录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另一支笔是试电笔,每到有电器设备之处必查验一下。其实,他的这个习惯和他的管理方法紧紧相连。他有一个管理理论:在煤矿管不到边角末梢,就不是全面管理;管不好边角末梢,就不是真正管理。孙若山告诉记者,煤矿安全无小事,在保证大系统安全可靠的同时,更要抓好井下边角末梢地点的安全管理,防止因考虑不周、安排不细、检查不到位而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据公司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邹向炜介绍,鸡西分公司有两道“红线”:“瓦斯超限就是事故”、“无计划停电、停风就是事故”,提出了“掘进的工程质量是质量标准化的基础”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思路,对质量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鸡西分公司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也在加大。
  邹向炜告诉记者,2006年以来,鸡西分公司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用于三级、四级和班前五级培训基地建设。“公司把准备改造办公大楼、更换办公桌椅的1000万元节省下来,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对公司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进行改造,建成了省内一流的培训中心和全国煤矿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基地,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目前公司有12个煤矿安全培训中心,2个建成三级培训基地,10个建成四级培训基地。
  邹向炜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04年以前,这个分公司“三违”和轻伤人数达数千人次以上,目前已经下降了70%。 
  “在瓦斯抽采上,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地面瓦斯集中抽放系统11处,有9个矿做到了瓦斯抽放,抽放能力也不断提高,2002年,全公司瓦斯抽放量69万立方米,而今年年已经达到了1.45亿立方米。”邹向炜介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6年孙若山任总经理以来,在设备更新上肯下大成本。 
  由于煤矿的重特大事故多是瓦斯爆炸,鸡西分公司的12个煤矿15对生产矿井全部装备了瓦斯安全监控系统,各种监控仪器设备达到1981台套。“为保证监控仪器设备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坚持每7天全部用标准气样对现实值、报警点、断电点进行一次校验。对安全闭锁装置坚持每7天进行一次试验,重点工作面每天进行一次试验。”城山煤矿的杨矿长告诉记者。
  还有一个细节也说明了鸡西分公司在安全投入上的重视。在城山煤矿井下,记者观察到主井副井的4根吊绳比较新,杨矿长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城山煤矿,主井副井的吊绳两年一换,绝不含糊。”据悉,这样的吊绳8.8万一根,也意味着城山煤矿要为这四根吊绳每两年多支出36万元。

  科学生产,精细化管理

  面对先天不足加上后天不利的状况,鸡西分公司“量体裁衣”,确定的“开拓掘进年”战略已实施多年,疏通了井下生产脉络,提高了“造血”能力。

  鸡西分公司调度室主任许家福告诉记者:“上半年产量、外销商品煤和经营情况等都是历史同期的最好记录。”
  事实上,鸡西分公司经历了1992-2000年的惨淡经营后,一直在生产上谋求发展。从2006年开始,公司原煤产量在不增加矿井、队组减少的情况下,每年以百万吨速度递增。原煤年产量由2006年的946万吨提高到2009年的1610万吨。全公司采煤队由2002年的76个减少到2009年的34个,年平均减少4个。全员人数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由2006年的7.5万人,减少到现在的5.4万人。 
  鸡西矿区煤层地质赋存条件复杂,煤层以中厚和薄煤层为主。鸡西矿区已是百年老矿,煤炭开采遗留问题突出。鸡西分公司开采煤层剩余储量以薄煤层为主,占全部可采储量的76%,而且中厚煤层储量比例仍在逐年大幅锐减。12个煤矿以老矿井为主,适宜开采地块萎缩严重,开采地块小且分散,工作面搬家频繁。随着矿井开拓延深,深井支护、冲击地压和高温更为生产带来很大难度。
  面对先天不足加上后天不利的状况,鸡西分公司“量体裁衣”,开始调整生产布局。
  鸡西分公司副总经理郝福坤介绍说,这个分公司确定的“开拓掘进年”战略已实施多年,疏通了井下生产脉络,提高了“造血”能力。2004年是“开拓掘进年”的第一年,全公司掘进进尺就达到了18.5万米。以后每年总进尺以一万米的速度递增,2009年,全年总进尺达到了25.9万米。以开拓掘进为主线的调整带来了井下布局的新面貌:矿井系统得到了完善,增设了水平系统工程,采区实现了合理开采,扭转了过去一度强行“剃头开采”等不规范的状况。
  通过提高机械化程度和采掘装备水平来提高矿井单产、单进水平,是鸡西分公司又一个大手笔。近几年,综采工作面逐步增加,由2003年前的3个增加到现在的16个,综采工作面比例占到了全部工作面的47%,原来的12个炮采工作面已经没有了踪影。
  注重引进大功率采掘设备,使机械化程度和档次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采掘工作面设备装机功率翻了两番。通过发展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综合单产水平也稳步提升,2006年,月单产是3.26万吨,2009年,月单产提高到3.92万吨。 
  几年来,这个分公司按照质量标准化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缺啥上啥,差啥补啥的工作思路要求,让一些欠账多、基础差的单位强力推进,迎头赶上。与此同时,通过积极探索有利于安全管理的新工艺和新技术,采用了锚杆专用拆卸工具、液压联锁风门,供电系统优化改造、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帮锚网支护等新技术,开展了软岩支护技术的研究,实行了钻、装、锚一体化支护施工工艺技术,提高了矿井安全度。在此基础上,把配置、投入新装备、推广新技术摆到采掘生产的主导地位上。2007年投入资金2亿元,按照实际需要,使用电牵引采煤机、推广整铸型溜子、薄煤层采煤机和综掘机、半煤岩装煤机、锚网锚索和M钢带联合支护等新技术,为各个采掘队组配备了大吨位、大功率,高强度、高可靠性生产设备,用先进技术保证安全生产。杏花矿304综掘队在使用150继掘机后,在11天里,半煤岩巷道月进尺创出327米好水平。被誉为“综掘队骑上了千里马”。城山矿145综采队自使用电牵引采煤机以来,生产水平不断创新。2008年,分公司共投放安全专项资金1.1亿元,更新了安全生产设备,特别是注意改善了边角末梢的安全防治设施。 
  成本管理也被公司领导纳入到改革范围内。 
  郝福坤告诉记者,多年来沿用传统的供应管理体制导致了领料手续繁中间环节多、工作效率低、物资流失现象严重的情况。为了彻底改变物资供应的现状,孙若山对现行供应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改革后的物资供应体制坚持“供管结合、以营为主”的宗旨,实现了物资采购阳光化、供应方式科学化、井下管理规范化,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记者了解到,鸡西分公司在经营上也加强了对“边角末梢”的管理,努力克服各项政策性增支因素,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强化成本目标管理,努力降低成本,从各方面切实强化成本调控,以材料费、工资费、电力费、修理费、管理费、租赁费及其它支出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成本支出;实行以产定人、以岗定人,精减人员,清退不合理用工;减少设备闲置,努力提高旧设备的使用率,最大限度减少新设备投入;加强电力管理,做好躲峰填谷,改造高能耗设备,合理用电,节约电费支出。

  不赶进度的煤矿

  现在鸡西分公司不再有“开门红战役”“高产会战”一类的生产安排,也没有了“干部吃住在井口”“工人井下连轴转”“员工家属忙支前”的“事迹”。
  几年前是动员打高产,如今是限制往前赶。正规循环生产已经成为铁打的规矩。

  鸡西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向记者反映,现在鸡西分公司不再有“开门红战役”“高产会战”一类的生产安排,也没有了“干部吃住在井口”“工人井下连轴转”“员工家属忙支前”的“事迹”。 
  郝福坤告诉记者,这些变化反映了鸡西分公司已从过去的红红火火赶进度的观念中跳出来了,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和平稳运行的生产经营步调中。 
  城山矿副矿长丁述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几年前是动员打高产,如今是限制往前赶。正规循环生产已经成为铁打的规矩。” 
  郝福坤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的检修全公司只安排了3处较大检修项目、23项一般检修,而且不在大年三十、初一、初二进行。“这是分公司建矿60多年来春节检修项目最少的一次,打破了节日加班的‘一贯制’做法。” 
  孙若山告诉记者:“虽然煤矿是个特殊行业,不可能做到在国家法定假日让员工全部休息,但只要合理安排,科学管理,就能把休息权还给大多数员工,让员工轻松、安心过年。”  
  记者获悉,从2007年开始,这个分公司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资金,对矿井提升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先后有8个矿完成了主副井提升机、箕斗、翻罐等的改造,矿井提升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日常的设备检修腾出了时间。同时,该分公司进一步加强了日常的机电设备管理,使检修成了常态工作,安排在春节期间进行的检修项目随之逐年减少。 
  鸡西分公司党委书记金岩对这几年鸡西分公司的变化深有感慨:“近几年鸡西分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企业基础建设,破除以往的经验式的随机管理方式,建立常态化工作运行机制,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经历了从随机行走到常态步伐的过程。” 
  从随机行走到常态步伐,这是鸡西分公司企业管理水平上升的标志,这种上升来自于管理观念的彻底转变:尊重科学,敬畏自然。这是鸡西分公司企业管理的新观念。

  煤矿工人应该体面地劳动

  孙若山的梦想:
  一,鸡西分公司没有重大的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要大大低于有关规定;
  二,鸡西分公司要重新达到年产2000万吨的水平;
  三,员工收入,尤其是一线矿工的收入能够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理想水平。

  孙若山告诉记者,自2006年上任以来,他希望在自己的任期里能够实现三个梦想。“第一,鸡西分公司没有重大的事故,百万吨死亡率要大大低于有关规定;第二,鸡西分公司要重新达到年产2000万吨的水平;第三,员工收入,尤其是一线矿工的收入能够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理想水平。” 
  除了上面提到的安全监测和科学生产之外,孙若山最关心的是底下员工能否实现今年高层领导提到的“体面劳动”,“如何使煤矿工人得到和他们承担的生产风险相匹配的体面收入,是我上任以来每天都在思索的。” 
  鸡西分公司从其前身算起,至今建企已有62年。62年间累计为国家生产煤炭近7亿吨。1991年,煤炭产量曾经达到2000万吨,进入全国500强企业行列。1992年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外部环境和主观因素、历史矛盾和现实问题等多种因素叠加,企业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是当时全国煤矿最困难的煤矿企业之一。1998年,企业的生产经营跌入了低谷,当年产量仅有528万吨,亏损高达10.1亿元。 
  陪同记者采访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当时分公司的经营情况极糟,工人都发不出工资,下属的张新矿更是创下连续66个月发不出工资的纪录。 
  孙若山2006年上任,当时经过前两任公司领导的经营,鸡西分公司产量和经营已经有了恢复性的好转。但由于底子薄,经营状况还是不尽如人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个分公司的领导痛下决心,制订了精煤战略,实施“三改一建”:改造东山矿洗煤厂、滴道矿洗煤厂、平岗矿洗煤厂等三座洗煤厂,新建一座双河矿洗煤厂。 
  郝福坤回忆,当时分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挤出1.4亿元用来“扮靓煤炭”。 
  “三改一建”工程从2007年6月开工,2008年4月全面交工运行。“三改一建”工程完成后,公司洗煤设计总能力由年洗煤860万吨提高到1230万吨。2008年,公司又对杏花矿洗煤厂进行了改扩建。这样全公司的洗煤能力提高到了年洗煤1290吨,可以说完全有能力应洗能洗、能洗尽洗。2006年,全公司精煤产量189万吨,2009年达到了426万吨,今年预计可达到460万吨。 
  精煤战略让公司的效益和员工的收入有了质的提升。 
  鸡西分公司总会计师董连庆告诉记者,2009年,鸡西分公司缴纳各种税费达到9.8877亿元,比2006年多缴纳6.1亿元,是2003年的15倍。仅今年,就偿还若干年前的银行贷款3亿元。 
  鸡西分公司2006年至2009年的四年间,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经过数年来的经营,已经成为鸡西地区效益和福利最好的企业之一。员工的收入逐年提高,2009年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27456元,其中一线采掘工的月薪达到4000元。今年,又先后两次大幅度地提高员工工资,特别是井下员工的工资平均增幅达20%以上。
  “我的目标是在任期内,让员工真正实现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孙若山郑重地告诉记者。

  相关稿件
· 王家岭煤矿已成功救出115名被困人员 2010-04-06
· 整合使小煤矿问题有了求解路径 2010-03-22
· 合动能源收购河南22煤矿 2010-03-18
· 神华集团骆驼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 2010-03-02
· 山西抬高门槛对小煤矿致命一击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