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将以72.4亿美元收购瑞士一石油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4日宣布,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已与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达成现金收购协议,以每股52.80加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 据了解,中石化收购总价为82.7亿加元,相当于72.4亿美元。[详细]
苏宁入主日本电器连锁商LAOX
  国家电连锁巨头近期的资本运作频频,继苏宁和国美各自抛出了金额达数十亿元的再融资方案后,昨天苏宁电器又宣布认购日本家电连锁商LAOX的定向增发股份从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日本上市公司。苏宁将成为这家有近80年历史的日本老牌家电连锁商的第一大股东。[详细]
中国五矿成功收购OZ主要资产
  中国五矿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中国五矿将在未来的一周内与OZMinerals公司完成最终交割。届时,一家由中国五矿全资拥有的,在澳大利亚注册的新公司,将负责管理这些资产。 上述交易起始于今年2月,五矿提出以每股0.825澳元的价格,全面收购OZ矿业,并承诺负担OZ矿业的债务。 [详细]
  近日发改委在网站披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境外投资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或竞标必须在有实质性进展前向发改委提交项目信息。发改委对此信息的确认函将成为项目报送申请的必要附件。
  《通知》要求企业在开展实质性工作前,即境外收购项目在对外签署约束性协议、提出约束性报价及向对方国家(地区)政府审查部门提出申请之前,境外竞标项目在对外正式投标之前,应向国家发改委报送项目信息报告。说明项目投资背景、收购或竞标目标等情况。如发现项目存在明显的重大不利因素,发改委将进行风险提示,并在核准时严格审查。[详细]
  进入6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消息不绝于耳:中铝向澳大利亚力拓增资195亿美元的计划因对方毁约而功亏一篑;四川一家默默无闻的民 企腾中重工宣布收购通用旗下品牌“悍马”;中投斥资12亿美元增持摩根士丹利股份;而就在几天前,中国五矿集团收购世界第二大锌矿生产 商OZ公司终获成功……近半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外部环境云诡波谲,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资产持续缩水,而市场走势比预期的要明朗,海外并购成本 下降,机会多了。[详细]
民营川企接盘悍马
  6月3日,中国四川民营企业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宣布和通用汽车就出售悍马事宜达成备忘录,如果该项交易获得政府批准,这有可能成 为第一家购买美国整车品牌的中国企业。腾中重工还将承续与悍马经销网络相关的现行 的经销商合约。[进入专题]
 
中投公司宣布追加购买摩根士丹利12亿美元普通股
  摩根士丹利计划在公开市场募集资金。基于与中投公司的合作关系且中投公司拥有摩根士丹利优先购买权,摩根士丹利与中投公司进行了 接触。经过双方充分沟通,中投公司决定购入12亿美元普通股。 此前,中投公司在摩根士丹利已有投资。[详细]
中铝与力拓交易告吹
  6月5日,力拓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其董事会撤销对与中铝达成的战略合作交易的推荐,与中铝的交易将不再继续进行。此前双方曾达成战 略合作协议,中铝将向力拓投资195亿美元,具体方案包括:以72亿美元认购力拓集团发行的次级可转债。[详细]
 
海外并购无果 北汽斥资7亿元押宝福汽
  上周,北汽集团赴欧洲收购谈判团队的成员已经悉数回到北京,带回的是北汽多项海外收购无果的消息。消息人士透露,从最初的克莱斯勒到随后的欧宝、萨博、沃尔沃等热门海外出售项目,北汽均已无任何希望染指收购。[详细]

着力积累并购知识和能力

不要等到“低得不能再低”时才出手

在并购初期为新企业界定运营模式

  中国企业需尽早进行内部并购能力评估。经验证明,那些不断取得成功的企业将内部并购能力视为业务运营的关键部分,就如IT、融资或其他业务一样重要。[详细]
  刻意等待抄底时机从长远来看可能有害无益。虽然收购企业理应争取最佳价格,但研究表明,获得最佳价格并非并购成功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详细]
  在任何一宗并购交易中(跨国或国内),明确合并后的“新”公司的运营模式至关重要。高管们必须展开明确讨论并迅速决策,就企业的“最终形态”达成共识。[详细]

了解被收购方的传统,同时坚守自身传统

留住关键的本地业务能力及客户

专注并购目标,屏蔽外部干扰

  中国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欧美企业大不相同。确切了解这些不同之处及差异程度非常关键,而不是依赖某种“我们可能有很多文化差异”的感觉。[详细]
  那些在国内非常成功的业务操作模式在国外常常行不通,这也是许多欧美知名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之初的切身体会。企业要认识到当地团队的价值和本土见解。[详细]
  在当前的经济气候下,中国企业的收购活动将会引起广泛关注,这意味着管理团队不得不应对随之而来的外部干扰。例如,贸易保护论者的言辞会造成很多噪音。[详细]

海外并购利弊之争

发达国家为何频频招手

  焦捷:利大还是弊大,不能一概而论,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来讲都是各有利弊的。从国家层面来看,海外并购有利于缓解我国外汇储备的压力;同时,它也有资源性的需求在其中。[详细]
  刘桐渤: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是希望吸引外资,因为吸引外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成本比较低的方式,等于是用别人的钱来发展本国的经济――外资能创造就业、能带来税收。[详细]

政策环境影响几何

走出海外并购误区

  焦捷:对于中国的政策环境,中国的各个部委都在协同努力,越来越多的法规在出台。从整体来讲,推动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的环境越来越好。海外并购对于中国来讲还是新生事物。[详细]
  刘桐渤:我觉得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要跟风,不要看到人家并购,我也去并购,我手上有点钱,是不是别人并购了,我就把机会错过了?其实并购本身只是一个形式,最后还是要看结果。[详细]

本土并购与海外并购,哪个更重要

并购区域如何选择

  张晓森:本土并购和海外并购同样重要,这要看具体的企业和具体的项目。并不是为了国际而国际,如果这个东西在国内能买到,我的战略就是国内战略,那在国内并购就很重要。[详细]
  焦捷:对于中国来讲,现在优先选择的是资源性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整体需求。正如美国是技术、德国是机械、日本是电子,选择的原则是比较优势。中国现在到海外并购更多地看重资源方面。[详细]
金立群:鼓励有竞争力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朱云来:并购市场发展
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监事长金立群表示,今后应当鼓励有竞争力、高质量的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但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应当注意提高产品附加值。[详细]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朱云表示,兼并收购不但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行业结构,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健康的并购市场。[详细]
霍广文:并购最难的是怎样将
不同机构的文化融合在一起
 
梁海国:跨境并购可利用香港
完善的体制寻找融资支持
  “跨境并购中,法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永远是一个挑战。”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霍广文认为,现在很多内地企业财务 资源很丰富。[详细]
  香港贸发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认为,目前最主要的、比较大规模、有管理经验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怎样把非国有企业做强做大非常重要 。[详细]
毋剑虹:要把自己的资产和当地
品牌融合,形成双赢格局
 
丁一凡:企业海外并购
还会有第二波机会
  德交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毋剑虹也认为,过去几年,很多德国人一听到中国企业到德国去,就会觉得我们只想要他们的高新技术。这个 时候中国企业要出去。[详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所副所长丁一凡表示,近期美国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预期,形势又开始变得不利于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详细]
夏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顾达:“走出去”还要“走得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当前并购浪潮兴起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必然产生的事件与现象;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决定了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详细]
  国际投资促进会上海分会副理事长顾达认为,金融危机对全球华商造成了严重冲击,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很多跨国公司都把各自的资产低价转让。”[详细]
背  景
  虽然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全球并购活动有所减缓,但在中国境内涉及中国公司的并购活动仍然保持强劲势头。2008年间,全球并购活动的总 价值从历史高点下跌了约40%,但同期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交易额却增长了约10%。
  中国国内并购活动持续增长的原因有二。第一,政府主导了很多国有企业为龙头的行业整合。当前的经济困难正让政府有机会促成一些过去可能受到抵制的整合交易。第二,资产负债状况良好的中国企业抓住机遇收购实力较弱的本地企业。与2008年国内并购交易的红火相比,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并购清淡了许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