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萧条提升“江阴现象”的含金量
    2009-04-15    本报记者:包永辉 姚玉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华西精毛纺厂,一名女工在德国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学习操作新仪器。新华社记者:王颂 摄

  不期而至的经济寒潮,令一些企业倒闭,让不少人丢掉了饭碗,也洗劫了人们的财富。但经济寒潮也成为检验我们发展模式好坏的一块试金石。
  在此轮全球金融危机中,地处苏南的小城市江阴所表现出的经济韧性和“爆发力”,不仅帮助其更平稳地“过冬”,更促使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挖掘曾名扬全国的“江阴现象”的含金量。

  “江阴的爆发力”

  江阴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的龙头,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200的地区生产总值、1/280的财政收入、1/100的上市公司,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江阴现象”。
  在风高浪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曾经风光无限的江阴人如今还好吗?规模上靠乡镇企业起家,产业结构上以纺织、冶金等传统行业为主的县级市,他们所创造的江阴现象,能经得起经济寒潮的考验吗?
  作为全国的一面旗帜,被称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依然订单充足,满负荷生产,连春节期间也在加班加点,但这并不能引起记者的兴趣。大家更关心的是,江阴的主体产业经营如何,传统产业生存境况可好?
  纺织业是此轮危机中公认的受冲击最大的行业。记者来到江苏红柳床单有限公司,发现这家民营外贸出口企业的订单并没有减少,拥有5000多名员工的企业生产一切正常如旧,截至记者采访时,公司既没有裁人,也没有减薪。当全国同行业中的许多企业纷纷陷于困境乃至倒闭时,外贸订单占生产总量80%以上的红柳公司何以能安然过冬?
  公司副总经理奚中其坦言,他们的“好日子”是在别人的“坏日子”基础之上实现的,他们能够化危为机的法宝,就在于他们强大的“爆发力”。
  奚中其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世界各地的销售商都把降低商务成本当作了不二法门,在物流上实行零库存;而床单这样的生活必需品,又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两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就是,要么不下订单,要下就是很急,往往要求几天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爆发力”,在几天内完成一个很大的订单,而这是一些实力不强的企业难以做到的。具备强大“爆发力”的红柳公司就成了危机中的受益者。
  “困难比预料的大,结果比预想的好”,来自江阴市统计局的数据,交出了2009年的第一份答卷:今年1月份,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3.34亿元,同比增长18.8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56亿元,增长18.5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71个百分点;国税入库17.91亿元,同比增长8.29%,再创国税单月入库税金新高。

  依靠技术优势争抢“新蛋糕”

  在江阴采访,记者发现,当领导们的讲话充斥着“化危为机”、“共克时艰”、“破冰迎春”、“拿出拼死吃河豚的精神”等话语时,企业家们的言语却平和得多。一位知名企业家以玩笑的口吻说:“我们的心态比政府官员好,压力也比政府小,因为我们认为市场总是有起伏的,没有必要过于紧张,更不能悲观失望。”
  在去年取得江苏男篮冠名权之前,德玛斯特钻具有限公司对外界来说所知甚少。然而,就是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民企,在世界石油钻探界却是赫赫有名,就连来自美国、法国的世界500强企业的老板也放下身价,主动上门来到江阴市申港小镇请求合作。
  德玛斯特“牛”就“牛”在掌握了一项专业术语叫做“镦粗技术”的核心技术,真正做到了“人有我优”。老板郑银良向记者坦言,只要他肯出让股份,每天坐在家里数钱都数不过来,但他不会这样做。据了解,目前这家公司每天的利润就高达300多万元,其产品是世界同类产品中价格最高的。
  而新的财富故事还在层出不穷。在江阴,记者就遇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新财富故事,故事的主人名叫张雷,远景能源的掌门人,是一个年仅30岁的海归人员。
  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1%的比例,张雷的成功近似神话:从未办过企业的他,回国靠200万元起家创业,仅用了一年时间,这个拥有风电核心技术的团队迅速完成了从图纸设计到样机并网发电的所有技术攻关,成为国内首家独立完成1.5兆瓦风机动态载荷和传动链系统设计认证的风电企业。去年5月,远景能源接到的一份美国订单就超过了30亿元,使它从诞生那刻起就跨入了“亿元企业”的行列。目前,远景能源已在世界风电基地丹麦的奥胡斯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中国最大风电开发商国电龙源集团评价其技术“解开了制约中国风电自主发展的黑匣子”,并决定将样机安装在中国风力发电示范基地——江苏龙源南通风电场。
  新能源领域正在成为“江阴板块”新的增长点:爱康太阳能的销售收入今年将达到15亿元,海润科技的太阳能产业今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三年内有望超过300亿元。
  沈伟旗相信,在三至五年内,江阴市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车船制造业都将会迈上“千万级”产业。

  经济寒潮使“江阴现象”更具魅力


  “每一次危机,都是重新洗牌,每一次重新洗牌,江阴都会跃上新高度。”在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眼里,经济寒潮是危机,更是机遇,在危机面前,江阴吹起了“弯道超越”的号角。
  记者发现,江阴现象的外在形式,是以较少的资源创造了较多的财富,其内在本质,一是规模经济,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二是以本土企业为主,博采众长的兴企之路;三是始终坚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
  江阴市经贸局局长沈伟旗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江阴的企业已经远远超出当年乡镇企业的粗放水平,不管是在规模还是技术含量,江阴制造在不少领域已经代表了中国制造的先进水平。
  精毛纺业被称为夕阳产业,然而江苏阳光却坚信只有被淘汰的企业,很少有被淘汰的行业,一直坚持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如今这家企业无论是规模、装备,还是技术、品牌,都堪称世界一流。其生产的最高品质的120支精毛纱、200支的棉纱可与世界最高水平抗衡。鉴于江苏阳光在国际上的龙头地位,国际精毛纺标准委员会的秘书处就设在了阳光集团。
  我国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地区,主要是那些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地区和经济体。而江阴是一种内生性的经济模式,主要依赖自己的资金、人才和劳动力,通过资本运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区域经济的进步。这种发展模式和路径,使江阴比极度依赖外资的地区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就更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除拥有全国最大的精毛纺企业江苏阳光、全国最大的金属制品企业法尔胜集团、全国最大的磷化工生产企业澄星集团、全国最大的模具塑料生产企业江阴模塑集团等一批上市公司外,江阴市仅去年就获得专利981件,累计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62家,中国名牌产品达10人。
  说起靠乡镇企业起家的华西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那众多的村办工厂,却不知其去年仅在金融、旅游两个行业上的收益就超过了2亿元。江阴市经贸局局长沈伟旗向记者透露,随着江苏省棉花交易市场落户华西以及煤炭、铁矿砂等仓储物流的发展,华西村将会获得更多的“优势利润”。
  “经济危机到底何时见底,现在还很难看得清楚”,江阴市政委书记朱民阳说:“但可以看得清楚的是,经过这场经济寒潮,江阴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更加强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