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四把刀子”加“一根绳索”。“四把刀子”是指汇率上升,以及能源、原材料、劳务成本大幅度上涨。“一根绳索”就是信贷收紧。可是同样面临“刀砍绳束”,有的企业利润空间被削得微乎其微,有的企业却安然无恙,甚至活得比以往更滋润。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去年以来在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愈演愈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甚至和其所处行业相关度也不那么紧密,而在于企业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采取的对策。[详情]
  不止是珠三角地区企业,在江浙一带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一个字“悬”,一是悬在中小出口企业对国家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二是悬在企业主心中转型的焦灼。
  浙江温州康泰木业的新产品钙木塑材料,具有环保耐用的特点,如果获得250万元左右的资金支持,新产品将对传统木业产生“革命性”影响,而这一产品也被该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不过,仅靠自有资金显然难以实现企业发展的“加速度”。康泰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放宽条件,像我们这类有好产品好技术但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就能放开手脚。康泰困惑的是:银行的放贷政策为什么不能“变通”呢?[详情]
  义乌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发展潜力大,一直被当地各金融机构视为“香饽饽”,争相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然而,现在几乎很少有中小企业能贷到款。按照王永涟的说法,“现在找银行贷款变得不现实了。”从以往的“香饽饽”到现在的吃“闭门羹”,义乌中小企业正遭遇巨大的反差。
  同样地处长三角的江苏省,中小企业也遭遇资金寒流。今年一季度,工行、中行、建行的江苏省分行贷款投放分别为131亿元、103亿元和68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同期投放量的50%、50%和30%左右。“企业资金链呈紧张趋势,企业借贷成本上升,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下降。”江苏省银监局局长于学军表示,从2003年开始,宏观调控像拧螺丝一样,不断在拧紧。[详情]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这些醒目的内容已经挂在央行网站上了。”每天都要上网的浙江湖州老板陈先生显得很兴奋。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在中小企业层面有所松动,令备受资金短缺困扰的沿海中小企业为之一振。
  而记者最近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省采访发现,众多中小企业主和管理部门在对“有保有压”政策充满期待的同时,也不无忧虑:如果适度放松对中小银行的放贷规模,新增的贷款是不是一定会被中小企业获得?“有保有压”会不会继续向“保大压小”演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