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要继续实施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核心是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要切实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努力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实效性。在工作具体部署上,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教授日前就当前经济形势的有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今后一段时间经济主调
记者:在这样一个特别困难的时期,国内外都十分关注中央的经济政策,因为这关乎到中国经济的走向。为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决策,你怎么看扩内需、调结构和保增长之间的关系?
张晓晶:我的一个朋友最近按揭买了住房,每月还贷3000多元,如果他的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比方,夫妇双方有一人失去工作,就会造成还贷链断裂,你说他家是不是应该持续千方百计“保增长”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这样的重大变故,加上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型之中,经济结构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断调整,虽然逐步得到优化,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保增长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扩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调结构在于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今后一段时间经济主调。
“两大依据”支撑来年经济,要把明年的困难估计足
记者:一些国际机构,比方世界银行调低了对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你怎么看明年经济形势呢?
张晓晶:不错,世界银行已把我国明年经济增速的预期调低到7.5%,甚至有些国际机构把这个指标调得更低。我以为,明年我国有望保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首先,我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今年,我国虽然遇到了雨雪冰冻灾害、地震灾害以及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增速达到了9.9%。从行业表现上看,农业生产实现了连续第五年丰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增长,物价持续回落,预计今年GDP可突破26万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元。 其次,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今年9月份以来,央行数次降低存贷款利率、调低商业银行货币准备金率。同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投资拉动,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另外,从明年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将为企业减轻负担190亿元。 我们要注重外部内部条件的重大变化,充分估计国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向我国实体经济蔓延,表现在财政上就很明显,1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1%,这是我国财政收入连续两个月出现负增长。所以,要把明年的困难估计足。
通胀形势缓解的同时,要着力防止通缩
记者:国家统计局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创22个月来新低,这种迹象是不是已经显示出我国通胀形势已经全面缓解?
张晓晶:CPI涨幅从2月的8.7%下降到11月的2.4%,是宏观调控取得实效的表现之一。当然,CPI下行,也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外需紧缩和内需乏力因素的推动。 从国际情况看,石油价格每桶由147美元下降到现在的40美元左右。农产品价格也面临着下降的空间,棉花、油料、大豆等农产品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国内农产品价格在趋稳的同时,也面临着下行压力。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从今年最高达到8月的10.1%,下降到11月的2%,这种下降趋势和幅度更值得警惕。这个时候,要十分注意防止经济运行中通缩局面的出现。 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扩大内需、增加投资、调整结构。从消费看,应保持信心。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59.2亿元,同比增长21.9%。从投资看,更应该保持信心。今后2年新增的4万亿元投资以及各地预计新增投资总额将超过10万亿元,只要宏观调控得当,通缩的局面将不会出现。在三大需求上发力,我国经济将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明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