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4-17 作者:郑晓舟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在向全球范围蔓延。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保持着经济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地区,亚太经济能否在本轮危机中幸免于难呢?就此,记者日前书面采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区主管戴维·伯顿(David
Burton)。 上海证券报:上周IMF和世界银行举行的春季年会,恰逢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IMF怎么看次贷危机下一步的发展? 伯顿:众所周知,从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已经而且继续向其他金融资产和其他地区蔓延。但是对大多数亚洲经济体来说,次贷危机仍然有些遥远。毕竟,亚洲的经济增长仍然非常强劲。亚洲地区的金融机构也没有遭遇其欧美同业类似的厄运。 且不说亚洲国家持有的大量外汇储备,单看亚洲地区宏观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的整体情况,亚洲已经不像10年前那么脆弱,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有很多的经验和手段来应对全球性的衰退。 但是,对亚洲地区来说,2008年仍然是充满挑战的一年。首先,向欧美地区的出口势头和电子产品加工业,正在回软,零售业数据也不容乐观;其次,尽管亚洲的金融机构涉及次贷相对较少,但是这一地区并非能够对次贷危机免疫。目前的迹象是,股市跌了,息差扩大,公司债的发行额度急剧下滑。IMF预计亚洲新兴市场(不包括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会因此下跌1.5个百分点,至7.5%,当然这一增长率仍足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此外,亚洲地区通胀已经抬头。最初由食品和商品价格上涨的引发的核心通胀,给更多的商品带来了通胀压力。 整体而言,亚洲市场的经济前景仍然较好,但是存在一些下调的风险。 上海证券报:那么如果全球经济进一步衰退,对亚洲市场的打击会有多大? 伯顿:IMF本月发表了“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我们发现,在过去15年里,美国经济增长对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较温和。大约美国经济衰退1个百分点,会拖累亚洲市场经济发展0.25至0.5个百分点。 在过去十多年里,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比较成功地使其出口产品进一步多元化,但是亚洲的对美国出口依存度以及金融市场与美国的融合度,都远远超过了以往。而且亚洲的商业步调与美国经济周期也越来越一致。从目前看,亚洲向非传统贸易伙伴如中东和拉美市场的出口增长,已经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对美国市场出口的缩减。 尽管亚洲的金融市场目前还比较稳定,但是随着全球金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一地区的金融市场也会受影响,主要是资金成本上升,投资者信心下降以及全球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增大。在最坏的情况下,美国的金融动荡会冲击亚洲,拖累该地区的增长。 当然乐观的方面是,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对付金融危机更有经验和手段。目前而言,大部分亚洲的央行都更重视通胀问题。比如中国,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使其能够采取更为灵活的货币政策。面对经济衰退的威胁,如果通胀能够得以控制,很多国家会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应该发挥一定的效用。在亚洲许多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已经给今后的财政政策创造了施展的空间。 上海证券报:可以说,亚洲市场受到冲击的威胁仍然存在,那么现在亚洲各国应该做些什么? 伯顿:由于金融市场的威胁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根据情况采取进一步措施。 首先,央行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密切监控相关资产可能因次贷危机而冲减的情况。监管者应该重视风险管理,了解流动性风险是否处于合理水平;其次,监管者还应该做好相关应急措施,以应对更坏的情况。央行应该明确,在哪些情况下应该启动流动性支持机制,同时应做好安排应对银行可能的注资要求。 过去10年,亚洲经济越来越与全球经济相融合,而且取得了持续的高增长。但另一方面,亚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动荡的冲击。及时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少外围市场对亚洲的冲击,使其继续保持经济的强劲增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