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深圳交棒,下午就奔赴上海,张育军几乎瞬间完成了身份转换。他接连担任深圳、上海两地证交所总经理的履历,在中国证券市场可谓前无古人,或许还后无来者。 执掌深交所8年,张育军肩负发展中小企业板和筹建创业板的使命。而今,创业板开闸在即,这位勤于钻研的博士又赶考上海滩,壮大完善中国蓝筹股市场是新的命题。
他更像一位学者
要管理市场,还要发展市场,中国的证交所老总定位“复杂”,目前更多仍履行一线监管官员之责。而在张育军身上,学者气似乎大过“官气”。熟悉他的人,大多以简短的话概括其特点:用一个字是“钻”,两个字是“好学”。 曾有深交所员工告诉记者:“周末到单位加班,好几次看到张总在办公室学习英语。” 张育军迷恋证券理论研究,其勤奋也体现在学历之中。他是四川人,硕士毕业于俗称“五道口”的人总行研究生院,其后又取得北大经济学博士、人大法学博士两个学位。早在1993年,30岁的张育军自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司入职国务院证券委时,便著有《美国证券立法与管理》,其后又出版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制度分析》。就在2007年,他的《投资者保护法研究》亦已面世。 他亦具备极其完整的监管工作履历,曾先后任职中国证监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深圳证监局局长。 他的实务能力亦颇受好评。1995年10月,张育军出任深交所排第一的副总经理。在1996年深交所的翻身仗中,张育军左冲右突,屡立战功。加上深交所总经理近8年的任期,他在深圳工作的总计时间已近10年。 有人如此评价,“中国真正把证券监管搞懂弄透的人中,张育军算一个。”或许正是令人认可的专业能力,才让他像位职业经理人,开了中国“一人跨两所”之先河。
三个“小”字写八年
2000年8月,张育军被任命为深交所总经理。此时深市刚停发新股,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他着力筹建创业板。始料未及的是,海外科网股泡沫破灭,创业板议题随之搁置数年,直至今日方要破茧。行内戏称,张育军带着深交所“抗战八年”。 然而,探索从未停止。给创业板市场建设铺路,深市还是在2004年开始建设中小企业板。记者感觉,张育军的这八年就像一个“布道者”,几乎所有的谈话都离不开三个“小”字。 第一个“小”字,是谈中国的中小企业。讲他们在融资中遇到的重重难题,讲他们正在支撑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讲他们对实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小康社会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个“小”字,是谈中小企业板块。一定要保证质量,让更多业绩优秀、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登陆中小板,有机会利用资本市场快速成长。而今苏宁电器、大族激光等已成机构投资者的重仓品种。 第三个“小”字,是谈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股市火爆时,张育军一有机会,就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市场爆炒价同废纸的认沽证时,深交所用尽一切办法提示风险。因为华侨城权证的部分持有者不行权,担心他们利益受损,张育军一度动了让保荐机构暂代为行权的念头。 在张育军任内,深市坚持“从严监管”的风格。尤其是中小板,一直以“有质疑必有反应,有违规必有查处”为目标。这也引来一些投资者的抱怨,深市公司有个风吹草动就停牌,是否损害市场效率。但深交所毫不动摇,这是保证市场健康的根本举措,也能保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可能还有一句话没说,就是中小板在为创业板探路,不容有失。
大上海的新挑战
去年12月20日,张育军从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手中接过奖杯,深交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证券交易系统”被评为“2007年度深圳市金融创新奖”特别奖。他举手向台下致意时,不知是否知道,他将很快告别深圳金融界。 接任上海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的任务变为发展蓝筹市场,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竞争的要务。业内人士分析,这种人事安排不但是证券监管系统的一次调整,还表现出为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行的慎重考虑。 此前,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已经被任命为上海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可以预期,上海比肩香港、新加坡,甚至瞄向伦敦、纽约的步伐必定要大步迈开。 在深圳这个拥有浓厚的创业氛围,又具备众多科技型企业的城市里,深交所打下了中国中小企业市场坚实的台基。在上海这已令全球金融界注目的都会中,张育军如何再接再厉,写好这篇“双城记”,更是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