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记者:
新年伊始,各方面对今年经济形势的走势有很多预测。要分析经济形势,绕不开结构调整这个话题。为什么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如此艰难? 林毅夫:经济结构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由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经济发展方式又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决定的,三者高度相关,又相互影响。调整结构之所以艰难,里面有体制的原因。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成,一些体制性障碍尚未完全消除。 记者:经济结构包含很多层次,比如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还有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等结构问题,在诸多结构问题中,您认为影响经济发展全局的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什么? 林毅夫:我个人认为,最突出的结构问题是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 收入较高的人群,基本需求已经满足,这部分人的消费倾向相对较低,增加的收入多转变为投资;而收入较低的人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面临子女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问题,他们消费倾向相对较高,但又缺乏消费能力,使其消费行为受限。所以,收入分配结构的倾斜,会造成投资增长快、消费启动难的结果,带来投资和消费结构的失衡。同时,收入较低的人群相对集中在农村,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结构的不合理也就意味着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的扩大,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实现充分就业,提高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
记者: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从哪里入手最有效? 林毅夫:低收入人群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工资所得,要增加他们的收入,就要努力增加就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同时,提高劳动报酬在分配中的比重。这个问题政府很重视,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一次分配就要同时兼顾效率和公平,相比过去强调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兼顾公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变化。 再说得深一点,只有选择最能发挥我们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战略,我国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所有的老百姓才能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果实。劳动力资源丰富,正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区段,把比较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的竞争力。
发挥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很大空间
记者: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劳动力供给短缺的情况,由于愈来愈重视改善劳动条件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等原因,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转往他国,有人认为我们的劳动力优势正在丧失,您怎么看? 林毅夫:随着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劳动力由相对丰富逐渐变为相对稀缺,其成本不断上升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这也是我们盼望的一个趋势,只有这样劳动者才能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我国的企业必须随着劳动力和资本相对价格的变动,不断适应新的情况,进行产业、产品、技术的升级,以维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我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动力。 此外,劳动力优势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比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也许我们的资本多一些,劳动力成本高一些;但是跟美国和日本比呢,跟亚洲“四小龙”
比呢,我们还是资本比较短缺,劳动力比较丰富和便宜,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还有很大的空间。 记者:可是,工业化、现代化的结果必然是机器逐步替代部分人工呀。 林毅夫:从工业革命到今天,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替代的速度是怎么样的,替代到什么程度,要看经济合理性。我在许多地方考察,看到好的企业通常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并不是自动化程度越高越好,而是能够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改进生产流程,尽量多用国内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来替代相对昂贵的资本,以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如果我们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我们的产品就会在国内外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盈利能力强,经济剩余多,资本积累的速度就会加快,由此导致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资本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其价格就会逐渐下降,而劳动力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短缺,其价格就会快速上升。随着资本和劳动相对价格的变化,以相对较便宜的资本来替代相对较昂贵的劳动就会不断进行。随着收入分配结构的不断完善,消费的比重会上升,投资的势头会减弱,过剩的产能不会太大,内外需会比较均衡,储蓄倾向降低,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
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成为先进的现代化企业
记者:有人质疑,过于强调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进程? 林毅夫:这里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认为企业越大越先进,中小企业必然落后,其实并非如此。德国长期位列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也是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可是德国的企业至今仍然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如果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优质的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也可以不断改进技术,成为先进的、现代化的企业。一国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产品的成本,而一个产业成本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利用了本国的比较优势。换句话说,真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企业,在完全开放的市场上,才是最有自生能力、最具竞争优势的。
调整经济结构最大的瓶颈是资金
记者:调整经济结构,目前最大的瓶颈制约是什么? 林毅夫:是资金。不管是在加工制造业还是第三产业,劳动相对密集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而我国的金融体系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为主,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结果造成这样的局面,现阶段最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大多得不到金融服务,发展受到抑制。最明显的证据是这些年政府一直在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但是,2006年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只有39.5%,比2005年低了0.5个百分点,而且,和世界上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也低了13.5个百分点。 保证最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应该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如果能多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如乡村银行、地区性的中小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我相信中小企业会得到较好的发展,不仅能够多提供就业,而且,中小企业也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节能降耗、产业升级。 去年初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金融结构改革已经有了很好的起步,比如在农村地区试点建立给农户贷款的乡村银行,今年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在全国进行推广。此外,还要加强对城乡劳动者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使他们有更强的就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