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6-05 记者:谢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
|
5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主楼后厅,一场特别的“学术报告”正在进行。
78岁高龄的清华大学顾问教授、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站在讲台上,面对400多名嘉宾及清华师生演讲——“中华文化与民族企业的崛起——百年李锦记成长之路”。
在离讲台一米来远的地方,搁着一把简易的折叠椅。这样,在讲演中间插播历史纪录片的时候,膝盖有疾的老人可以稍许休息几分钟。听李锦记的工作人员说,为了作好这次演讲,这位习惯用粤语讲话和思维的老人,不仅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练习说普通话,还专程从香港飞过来一次,独自面对空旷的学术报告厅,尝试着作讲演。
走上这神圣的学术讲台,李先生多少还是有几分不安和紧张。
他从没上过大学,17岁读完高一就走入社会参加工作;他不是学者,也不懂那些高深奥妙的理论,而坐在台下的听众,有很多却是教授、学者,还有不少是直接捧着哈佛经典案例精读的MBA。
但这不是全部原因。“思利及人”是李锦记的核心价值观。老人时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那些来听我演讲的人,如果连我的广东话都听不懂,那该多难受啊?”经过精心设计,整个讲演采取了李先生用广东话演讲、画外音同声传译、中间插播短片的形式,效果非常好。
李锦记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从小小的作坊开始,从单一的产品开始,经历了创业百年的沧桑,终于发展成为一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一家市场覆盖了世界各地的企业,一家充满创业激情的企业。
是什么推动着李锦记从小到大、并健康持续地走向未来呢?
李文达的感受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他说:“这文化实实在在,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文化充满着智慧和力量,我的一生,李锦记发展的历史,都因中华文化而受益匪浅。”
“思利及人”是李锦记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文化,它深深地影响着李锦记的发展。
李文达回忆说,当他第一次看到“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的字画时,就有一种强烈的共鸣在心中。因为他的做人观点就是无论对家人、对朋友、对合作伙伴、对他人还是对社会,都要务实诚信、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人着想、提供帮助、贡献价值,这样才能够收获价值,也才能够持续,而只有持续才能够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够做大。
李先生指出,思利及人是指凡事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考虑对方有什么感受,这是做任何决策的前提。从思利及人出发,你就会信任员工,关爱员工;你就会尊重合作伙伴,共谋发展;你就会体会造福社会、与人分享成果的快乐。
他通过几个小故事来阐释思利及人的内在含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马来西亚有一家工厂也生产蚝油,其商标图案构成了对李锦记的侵权行为。李锦记在马来西亚打了很久的官司后终于胜诉,法庭判定对方连同销售产品的超市一起赔款。但官司打赢的时候,这家工厂已不存在了,这些超市的赔款还要不要收?李锦记作了换位思考:不能让这些超市也走倒闭之路。于是建议他们卖李锦记的产品,并将这笔赔款当做李锦记产品的市场推广费用。这些超市先是很意外,后是很感激,结果,李锦记产品的市场销量大增。
“宁愿亏损,旨在长远。思利及人体现了让双方都能够长时期获益。将赔款转化为推广费用,消费者得到实惠,经销商得到好处,我们也赢来了市场。”李文达总结道。
“我之所以能够坚持这样做,缘于我的父亲和祖父的身体力行。”19世纪末期,为逃避当地恶势力的追杀,祖父和他的母亲,乘小船逃难来到今天的珠海南水,开起一个茶寮,供出海打鱼的人饮食闲聊。常有人来吃,但也有些人是要先赊账的,每年都有很多人并没有回来还账。茶寮不大,生意也并不大,但他祖父每到过年时都会将这一年的赊账单全部烧毁掉。他父亲经常讲述这个故事,并且转述他祖父的原话——不让赊账单成为下一代的负担。
“这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启发很大。它让我在骨子里有了思利及人的概念。”
关爱他人,造福社会,正是思利及人的结果。从这一点出发,李锦记集团长期坚持关注贫困地区教育、投资捐赠办学、抗洪赈灾、支持健康快车等,还用心推动和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软件环境。今年春天,还荣获了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
李文达先生的故事吸引了每一个听众。有趣的是,在互动阶段,当一位读MBA的清华男生举手提问“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时,坐在前排的一位长者忍不住转过身来抢过话筒,大声说,“今天,你还没有听明白李锦记的故事吗?我们中华民族的企业文化,不是个人先要获取多大的财富,而是要懂得先要给予别人,先要给予社会,回报自然就会滚滚而来了。”
|
|
|
|